第37章(第1页)
“好,谢谢逸尘,刚刚说到哪里了。”
“刚刚我们在说这皇后玉玺的材质,据说是新疆的和田羊脂玉,质地温润细腻,在当时可是极其珍贵的。”陈安宇又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
沈南枝一边小口喝着水,一边饶有兴致地听陈安宇讲解,适时点头回应:“难怪这玉玺看起来这么莹润,羊脂玉果然名不虚传。”
“而且啊,这玉玺上的螭虎钮雕刻工艺也十分精湛,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栩栩如生。”陈安宇滔滔不绝,指着展柜里的皇后玉玺,手在空中比划着螭虎的形态。青青凑近展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嘴里发出惊叹:“真的,这螭虎看起来威风凛凛,感觉下一秒就要活过来了。”
紧接着,不远处的鎏金鎏银铜竹节熏炉又抓住了沈南枝的视线。这熏炉造型独特,底座为透雕蟠龙,炉柄修长,竹节状的炉身鎏金鎏银,熠熠生辉,顶端还有朱雀踏于炉盖上,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
“这熏炉太精美了,上面的装饰好精致。”沈南枝惊叹道。陈安宇立马开启讲解模式:“这可是汉武帝时期的珍品,相传是从长安未央宫遗址出土的。熏炉在汉代是重要的生活器具,贵族们用它熏香、净化空气,而这件铜竹节熏炉更是皇家专用,工艺繁复,寓意吉祥。”
苏逸尘指着熏炉上的蟠龙说:“你看这蟠龙,雕刻得栩栩如生,线条刚劲有力,展现出了汉代雕刻工艺的水准之高。而且,竹节造型不仅美观,还象征着节节高升,有着美好的寓意。”沈南枝全神贯注地听着,将这些知识详细地记录在本子上,同时用画笔生动地还原出熏炉的独特造型。
苏逸尘提醒大家:“这个展厅还有一些展品没看,咱们继续逛吧。”几人继续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青青被一组汉代的陶俑吸引。这些陶俑形态各异,有翩翩起舞的乐伎,有威风凛凛的武士,还有神态安详的侍从。沈南枝也拿起笔,迅速勾勒出陶俑的轮廓。
陈安宇走向前解释道:“在汉代,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这些陶俑是陪葬品,用来陪伴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乐伎俑是为了在地下继续为墓主人演奏歌舞,武士俑则负责守护墓主人的安宁。”
“这些陶俑的表情都好生动啊,工匠们肯定花了不少心思。”青青忍不住感叹道。陈安宇点点头,接着说:“没错,这些陶俑都是手工制作,每个陶俑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而且不同身份的陶俑,制作工艺和细节处理也不一样。比如说武士俑的铠甲,上面的鳞片都是一片一片精心刻画出来的,就为了体现出真实的质感。”
沈南枝听得入神,不禁问道:“那侍从俑呢,他们在墓主人的地下世界里都负责什么呀?”陈安宇笑了笑,解释道:“侍从俑主要负责照顾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像端茶倒水、整理衣物这些琐事,都由他们来做。你看这个侍从俑,他微微颔首,双手交叠,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就是在等待主人的吩咐。”
苏逸尘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陶俑,偶尔补充一些历史背景知识:“汉代的厚葬之风盛行,这些陪葬品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死观念,也从侧面展示了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艺术水平。从这些陶俑的制作工艺和造型上,就能看出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沈南枝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着苏逸尘的话。她觉得这些陶俑就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们,可以看到千年前汉代社会的点点滴滴。
陕西历史博物馆3
画完最后一个陶俑的细节,沈南枝合上本子,意犹未尽地看着展柜中的陶俑。
这时,苏逸尘看了看时间,说道:“咱们在汉代展区待得够久啦,馆内还有好多值得一看的文物,去那边转转吧。”众人纷纷点头,跟随着苏逸尘的脚步朝着唐代展区走去。
一踏入三号展区,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盛世气息。色彩斑斓的唐三彩、造型精美的金银器,还有大气磅礴的书法绘画,让人目不暇接。沈南枝一眼就瞧见了那幅《簪花仕女图》。
沈南枝装作若无其事地靠近画作,眼睛迅速扫了一圈周围,确定没人注意自己后,悄悄站定,调整姿势,模仿起画中仕女手持拂尘、微微侧身的动作。她抬起手,轻轻弯曲手指,做出捏着拂尘的模样,同时微微转头。
“南枝,你在干嘛呢?”青青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沈南枝吓得差点跳起来,手也不自觉地垂了下来。她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我看这仕女的姿势好看,想模仿一下找找灵感。”
青青眼睛一亮,“哇,你这么一说,刚刚那动作还真挺像的,要不我帮你拍张照留念吧。”
沈南枝忙不迭点头:“好啊好啊,那就麻烦青青啦。”青青拿出手机,一边找角度,一边指挥沈南枝调整姿势:“再往左边一点,对,头稍微低一点,表情再自然些。”
“小灵,签到!”
【叮,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百变衣橱,衣橱里包含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精美服饰,只要心念一动,就能打开衣橱,触碰后换装,并且服饰自带搭配效果。】
沈南枝心里乐开了花,这奖励简直超乎想象。沈南枝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表面上还在和青青讨论照片。
她看着照片里自己模仿仕女的模样,身旁的《簪花仕女图》与自己的姿势相互呼应,画面和谐又美妙。
“青青,你这角度找得太绝了,把这幅画和我都拍得这么好看,我得好好保存。”沈南枝笑着说道,手指轻轻划过手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