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050(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陈夏花闹着要走,庄民国也不放心她一个人,就跟着回来了。

以后他在公社里买东西,碰到要抽奖的都是叫陈夏花去抽,家里大大小小的,从盐、洗衣粉、脸盆,凳子,都是陈夏花抽出来的。

村干部们已经挨家挨户登记好了,接下来就要抓阄了,根据他们手上的名单一个个的叫上台,福嫂子家比他们家还要早上去,庄福跟福嫂子两口子都不敢上台,最后把福家兄弟给推了上去。

两个小子天不怕地不怕的,给他们抽了中下田。

“早知道还不如我上去呢,我记得你运气也不差的,早知道该你上去了。”福嫂子接了条子,后悔叫两个小子上去了。

好田坏田不是光看田肥不肥,还看离家里近不近的,他们生产队也有田地离得远的,都到村外头去了,还有爬小山坡的,费力。

福家两个小子跟村里的小子们玩了一会,他们先前还叫玉林他们兄弟去玩呢,庄玉林他们兄弟粘爸爸妈妈,不去玩,他们现在才跑回来呢。

福家兄弟不高兴了,“你们大人就是口是心非,刚刚叫我们去,现在又不让我们去,唉,果然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庄玉林这个“小老师”教的是说话不算话,福家小子觉得这几个字不够凸显他们的心情,换了个词。

要多好几个字呢。

福嫂子没心情跟他们贫呢,划分了田地,一时,都没想到他们有了田地在手上,这田地该做什么。

万一以后再收回去呢。

她还问庄民国呢,问,“你们田地种什么?”

庄民国被问得莫名其妙:“不是种粮食吗?”现在可不像几十年后不用交粮食呢,现在他们还得交一些粮食到粮站去的。

福嫂子连连点头:“就是去哪儿买种子去?”

庄民国对这些熟:“粮站买,里边水稻种,玉米红薯种都在粮站买。”

他出去打工都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候村里有出去打工的人回来,找人去工地打工,庄民国是那时候才跟着出去的。

为了跟两个儿子挣学费,为了他爹庄炮仗的药费。

家里样样都要钱,光是靠种地卖粮食压根就不够开销。

跟他们坐得近的都听到庄民国这话了,有了卖种子的地方,他们会育苗,会种地,这些都是做惯了的,不难,心里一下就定了下来,被分田这个消息怔到现在的人才反应过来,分田好啊!

以后田地就是自己的了,他们想种什么就能种什么了!

先前还坐立不安的人都想通了,现在他们还巴不得早点分了田,去看自己家的田呢。

陈夏花去抓阄了,抓了就到旁边村干部里登记,拿了字条回来,庄民国接了字条一看,把字条放进兜里。

福嫂子问了句:“你们家抽到哪儿了?”

“门前的几块大田,跟土连一起的。”庄民国相信陈夏花的运气呢,陈夏花上去抽,庄民国还特意跟她说了声儿,“别抽好的,就抽咱们门前的土地就行。”

还真抽着了。

陈夏花现在还没搞懂呢,她也不问。

福嫂子看了陈夏花一眼:“你们夏花这运气可真好。”

他们抽好了,庄民国就跟陈夏花往家里赶,今天是抓阄,明天就是丈量土地,庄民国都想好了,他们家菜地小,刚好分到的门前的土地正好再开两块菜地出来,专门卖苗子。

苗子好卖,供销社的齐玉都问他们有没有多的,公社下的大队多,其他大队也想种菜卖。

给陈夏花一说,陈夏花没意见:“听你的卖苗子。”

寒风凛冽,回去的路上,庄民国心里是火热的。

多盖几个菜地,他也能靠卖苗子供两个儿子上学,让他爸妈过上好日子了。

一大早,村干部就挨家挨户丈量起了土地,庄家的地就在门前,是村里抽得最好的一家,村干部来量土地,庄民国趁机把大房的一亩给划了出去,也分在大房房屋那边。

刘春枝没感谢他们,见了他们就阴阳怪气儿的。

反正在她眼里,庄民国家的地都是抢的他们家的。

砖窑厂的工人们也在讨论分田的事,没抢到好的就抱怨两句,抢到手的得意几声,庄民国上工,田地的事家里就是陈夏花做,两个老的也出去帮帮忙。

过年的时候庄民国两个去丈母娘家,这回多待了会儿,陈婆子拉着他们不让走呢,说让庄民国想办法,给他舅母也弄个回城名额,“你可是吃公家粮的工人呢,给你舅母找个关系把她名额给添上去,回去城里也当个工人,银宝当“干部”,咱们家也是“双职工”了。”

都分田了,知青的安排也提上了日程,村干部们说的是要看回城名额,要是城里要招回去,他们也放人。

庄民国舅母杜青家里没人给她走关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