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方的友好访问(第2页)
姜辞放下茶杯,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思索”神色,然后缓缓开口道:
“罗汉所言极是,慈悲普度,乃是无上正道。不过,在下以为,‘放下执着’与‘遵守规矩’,或许并非对立。”
她顿了顿,组织着语言,将现代管理学的概念用洪荒的方式包装出来:
“便如我这客栈,若无规矩,则强者欺凌弱者,秩序崩坏,何来‘众生平等’之基?规矩,看似是束缚,实则是为了保护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让他们都能在安全的范围内,追寻自己的‘自在’。此规矩,亦可视为一种‘契约’,一种‘共生的慈悲’。”
她看向妙音罗汉,语气诚恳:
“好比贵教接引、准提二位圣人,发大宏愿,度化众生,此宏愿,何尝不是与天道、与众生立下的一种‘大契约’、‘大规矩’?正是有此‘规矩’,方能指引方向,汇聚愿力,成就极乐净土。若人人只求自身‘放下’,而无视共同遵循之‘规’,这净土,又如何建成?”
一番话,偷换概念,将“规矩”拔高到了与“宏愿”同等的高度,听得妙音罗汉和他身后的比丘们都有些愣神。
这掌柜的,角度怎么如此清奇?但细细一想,好像……又有那么点道理?
姜辞趁热打铁,继续道:
“至于执着……依在下浅见,执着于善恶是非,执着于普度众生,亦是执着。只要此执着发于公心,利于众生,那便是‘愿力’,是‘担当’。我客栈立此规矩,亦是执着于为往来宾客提供一处安宁、公平的歇脚之地,此执着,与贵教的宏愿,或许有异曲同工之妙?”
妙音罗汉脸上的笑容微微僵硬了一下。他本想用佛法“空”、“无”的概念来试探乃至动摇一下客栈的“规则”根基,没想到被姜辞一番“契约慈悲论”和“执着愿力说”给绕了回来,反而显得他们西方教有点……不接地气?
他身后的一个年轻比丘忍不住开口:
“掌柜的此言差矣!我佛门讲究顿悟,一念放下,立地成佛,何须外在规矩束缚?”
姜辞看向那年轻比丘,笑眯眯地问:
“那小师傅,你若此刻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可能立刻解了百花仙子身上的七彩霞光?可能立刻让西海魔气消散?可能立刻让这客栈内诸位不同种族、不同来历的道友和睦相处?”
年轻比丘顿时语塞:“这……”
“可见,‘放下’是最终境界,是目标。”
姜辞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而在抵达目标之前,我们仍需‘拿起’工具,遵循方法,也就是‘规矩’。好比渡河,目标是彼岸,但若连船和桨(规矩)都放下,如何能渡?”
她这番结合了现实案例和简单比喻的“歪理”,竟然让几位西方教弟子一时不知如何反驳。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找不到合适的论点来驳斥。
妙音罗汉深吸一口气,知道在“道理”上恐怕占不到便宜了,便转移话题,目光投向悟道茶室的方向:
“听闻掌柜的此处有一悟道茶室,神妙非凡,不知贫僧等人可否有幸一观?”
姜辞大方地同意西方教弟子体验悟道茶室。然而,当妙音罗汉从茶室出来后,脸上却露出了极为复杂和震惊的神色,他紧紧盯着姜辞,沉声问道:
“姜掌柜,你这茶室中的道韵……为何会蕴含一丝我西方教失传已久的‘菩提清静禅’之意境?你……究竟从何处得来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