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后(第4页)
那是姚媛去英国的第一年除夕,姚家没有守岁的传统,可姚景明就是睡不着,于是出门溜达。
午夜十一点,人们要么早早睡了,要么就是一家人窝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倒计时。
就他孤家寡人一个,有种晚年凄凉的感觉。
“臭丫头,过年也不知道回来。。。。。。”
在寒风里,他走了很久,走到身上穿的羽绒服都拿在了手上,眼看着快走到姚媛的大学。
要不就在女儿的公寓住一晚,他想着,就走进了小区。
这里靠近大学城,平时住在这儿的大多都是学生。现在放寒假就全都回家了,小区楼栋的灯都没亮几盏。
姚景明算了算时间,英国现在快下午五点,姚媛下了课应该得空,就给她打了通电话。
国际通话不便宜,父女俩只寒暄了几句。
姚景明问能不能在她的公寓住一晚,姚媛跟父亲说了门锁密码之后,电话就挂断了。
腊月的风像把钝刀,刮过光秃秃的树梢时发出呜咽声。小区里路灯昏黄,整条路空荡荡的,只有自己的影子被拉得老长。
走到三单元楼下时,他忽然瞥见花坛边的长椅上坐着个人。
那人只穿了件黑色连帽卫衣,帽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但怎么看都是个没回家的大学生。
姚景明心里一软:大年夜的,谁家孩子还在这儿遭罪?
他走过去时,长椅吱呀响了一声,那人肩膀猛地一颤,像只受惊的鸟。
“孩子。”姚景明尽量让语气温和些,“这么晚了怎么不回家?”
那人没抬头,只是把帽子又往下拽了拽,声音闷在帽子里:“就坐一会儿。”
看来还是个异地读书的孩子,春节不能回家,真可怜。
风突然大了些,姚景明看见他卫衣下的身体轻轻发抖,于是把手上的羽绒服搭在他肩上:“先披着,别冻感冒了。”
羽绒服带着体温,那人僵了一下,终于抬起头。
帽檐下露出半张脸,鼻梁高挺,长相端正。姚景明心里又是一叹:多俊的孩子,真可怜。
他打消在这里过夜的念头,热情邀请男孩去家里坐坐。
男孩一开始拒绝,可架不住盛情邀请,最终还是去了。
两人并肩在街上走了四十分钟,从旧年走到新年。最后在一盘饺子和二两小酒后,结下忘年交。
姚景明拉着他的手,跟他说自己有个多么多么优秀的女儿。
男孩没说话,只是认真地听。
本来以为交朋友是酒后的玩笑话,可对方好像当真了。逢年过节都会来温市拜访,每次都会带上礼物。
有时是某地的特产,有时是当下流行的衣服。
跟年轻人一起玩,姚景明觉得自己年轻了很多。
也因为有了他,姚媛不在的这三年,变得没那么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