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寺影(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广济寺的晨钟穿透薄雾,悠远沉浑。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在寺门前停下。盛老太太扶着房妈妈的手下了车,明兰紧随其后,深深吸了一口山间清冽的空气,只觉得连日来积压在胸口的浊闷都散去了几分。

寺中早已得了消息,知客僧恭敬地将她们引至早已备好的静室稍作休息,再去大殿上香。老太太此行只为静心,并未声张,一切从简。

静室窗外可见几竿修竹,疏疏落落,更显幽静。小桃和房妈妈在一旁伺候着茶水,明兰陪坐在老太太下首,听着祖母与知客僧低声谈论几句佛法,心下渐渐安宁。

“你自去殿前走走罢,不必总是拘在我跟前。”老太太饮了口茶,对明兰温声道,“这寺里的秋景,倒也清雅。”

明兰知祖母是想让她松快片刻,便起身应了,只带着小桃,出了静室,沿着青石小径,缓缓走向大雄宝殿。

殿前香火缭绕,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明兰并非第一次来广济寺,却依旧被这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她仰头望着殿内宝相庄严的佛像,心中默念着祈求祖母身体康健,盛家平安顺遂,也祈求自己……能得一方自在安宁。

上完香,捐了香油钱,明兰并未立即返回静室。见殿后有一片小小的放生池,池边植着几株高大的银杏,此时叶片已染上浅浅的金黄,她便信步走了过去。

池水清澈,几尾红鲤悠闲游弋。秋风拂过,带来银杏叶轻微的沙沙声,偶有几片旋转着飘落池中,漾开圈圈涟漪。

明兰站在池边,看着那涟漪一圈圈扩散,直至消失无踪,心中一片澄净。若能似这池水,偶有涟漪,终归平静,该有多好。

“姑娘,你看那边……”小桃忽然扯了扯她的衣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惊疑。

明兰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放生池另一侧的竹林中,缓步走出两人。前面一人身着墨青色常服,身姿挺拔,面容清俊,不是赵暄又是谁?他身后跟着的,正是那个总是悄无声息的刘内官。

明兰心头猛地一跳,下意识就想避开,脚步却像钉在了原地。

赵暄显然也看见了她。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她因惊讶而微微睁大的眼睛,并未停留,仿佛只是看见一个不相干的香客。他步履未停,沿着池边另一条小径,似乎要去往他处。

明兰暗暗松了口气,垂下眼,只盼着他快快走过。

然而,就在赵暄与她擦身而过,相距不过数丈时,他脚步却微微一顿,侧过头,目光落在放生池对面那几株银杏树下。

明兰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只见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模样的人,正领着两个小厮,抬着一个不小的木桶,鬼鬼祟祟地走到池边,四下张望一番,似乎就要将桶中之物倾倒进放生池中。那桶沿隐约可见几片挣扎的鱼鳍,竟是一桶活鱼!

在佛门清净之地,行此“假放生、真弃秽”之事,着实不堪。

明兰蹙了蹙眉,心中生出几分厌恶,却也知道这不是她该管的事。

就在这时,她听见身旁传来赵暄清淡的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能让对面那人听见:

“刘永,去问问,广济寺的放生池,何时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仪。

刘永应了一声,身形一动,便已如鬼魅般出现在那管家面前。

那管家吓了一跳,待看清刘永的衣着气度,以及不远处负手而立、神色淡漠的赵暄,更是脸色一白,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刘永并不与他多言,只扫了一眼那木桶,又看了看对方腰间的牌子,低声道了几句。那管家顿时汗如雨下,连连作揖,指挥着小厮抬起木桶,灰溜溜地快步离开了,连头都不敢回。

一场小小的风波,瞬息平息。

赵暄这才缓缓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到明兰身上。她依旧垂着头,保持着行礼的姿态,仿佛刚才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

“六姑娘也来上香?”他语气如常,听不出丝毫方才处置事务时的冷冽。

明兰稳了稳心神,答道:“回殿下,是陪祖母前来。”

“嗯。”赵暄应了一声,目光在她微微绷紧的侧脸上停留一瞬,又转向她来时的那条小径,“盛老太太可在静室歇息?”

“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