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初恋情人VS茶艺达人(第4页)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已度玉门关。”
老师惊愕地看着乐谱??那是她今天准备教的诗,可孩子们唱的调子,却是三百年前西迁的土尔扈特部族遗留在草原上的古韵。
同一时刻,东京某录音棚内,一位日本青年歌手正在录制新专辑。当他唱到“明月几时有”时,麦克风突然捕捉到背景中若有若无的童声合唱??经鉴定,那是1937年南京某小学早操时录制的国歌片段,原始母带早已毁于战火。
消息传开,举世震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召开会议,邀请林默作为特别顾问,参与制定《全球文化遗产声态保护公约》。他在演讲中只说了一句话:
“请允许我提出一个建议:在未来每一座新建的城市广场中央,不要只立雕塑,也不要只建喷泉。请留一块‘静默之地’,安装一个能够接收历史回声的共鸣装置。让我们记得,文明的高度,不在于建造了多少高楼,而在于能否听见脚下大地的心跳。”
全场沉默良久,随后掌声雷动。
项目启动当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升起一座透明水晶碑,内部悬浮着一根永不熄灭的声波导管。每当有人靠近,便会听到不同年代、不同语言的问候:
“你好啊,未来的中国人。”
“孩子,路修好了吗?”
“妹妹,我看见春天了。”
而在长白山“诗女亭”中,每年腊月二十三,总有游客声称看到一位穿蓝布衫的女子站在湖边,轻声吟诗。护林员说,那天的风雪总会温柔许多,不像冬天,倒像是有人在替谁拭去眼角的霜。
林默最后一次回到德宏芒岗村时,已是两年后。
村庄焕然一新,但广场中央的火塘依旧燃烧。长老们围坐一圈,见到他归来,纷纷起身相迎。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递给他一支手工削制的竹笛。
“爷爷说,这是给你的回礼。”她眨着眼睛,“他说,你也曾让我们听见逝去的声音。”
林默接过笛子,发现内壁刻着一行细小的景颇文:
>“你不是神,也不是英雄。
>你是桥梁。
>愿你走过的每一步,都有回声作伴。”
他笑了,眼中有光。
当晚,他站在村口山坡上,面向四方吹响这支新笛。
笛声悠扬,穿越山谷,传向远方。
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无数人同时抬起头??无论是纽约公寓里的留学生,还是非洲工地上的援建工人;无论是南极科考站的研究员,还是太平洋孤舟上的渔民??他们都听到了同一个旋律,古老而又新生,悲伤而又充满希望。
没有人知道这声音从何而来。
但他们都知道:
这是家的方向。
风雪识归途,人间有回声。
而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