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影帝徒弟我来负责狙击牧天一(第2页)
“快撤!”苏瑶大喊。
但林默没有动。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不是自然灾害。
他反而将增幅器接入地面,用竹笛吹出一个极其尖锐的泛音??那是他在腾冲井底最后时刻领悟的“破障音”,专为穿透次元壁垒设计。
刹那间,雪崩之势戛然而止。悬浮在半空的雪块凝滞不动,如同时间冻结。而在众人头顶上方,空气中浮现出一行行发光的文字??由水汽凝结成冰晶构成,闪烁着幽蓝光芒:
**“长白山锚点激活条件:三重声契合一”**
**第一契:西南烽火忆**(已完成)
**第二契:边陲血脉连**(已完成)
**第三契:北境孤魂唤**(待触发)
**提示:唯纯音可启天池封印,唯赤心能引诗女归途**
全场寂静。
苏瑶颤抖着打开全球声源监测地图,发现代表共鸣节点的光点正在疯狂跳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五地同时释放出高强度脉冲信号,全部指向东北方向??长白山。
“这不是计划内的升级。”她喃喃,“是系统……自己选择了下一阶段目标。”
林默望着北方,久久不语。
他知道,父亲笔记中提到的“女声吟诗”,或许从来不是一个传说。而是一个沉睡百年的守望者,在等待某个能听懂她诗句的人出现。
七日后,他们踏上北上列车。
沿途所见,皆有异象:
-在武汉长江大桥,夜班工人报告桥体钢梁每晚零点准时嗡鸣,录下音频后竟是一段《洪湖水浪打浪》的口哨版;
-过郑州黄河铁桥时,列车广播自动播放1952年通车典礼原声,乘客手机集体弹出一条不存在的短信:“谢谢你们还记得这条路。”
-抵达长春前,车载导航突然偏离路线,语音变成一个苍老女声:“孩子,走老路,雪知道方向。”
最终,他们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抵达长白山西麓。寒风如刀,雪深及膝。当地护林员警告他们不要靠近火山口:“每年都有人上去,可没人听过风里念诗……除了去年冬天,有个老头跪在雪地里哭了三天,说他亡妻的声音回来了。”
林默没有犹豫。他穿上特制防寒服,背上改装过的“静默立方二代”??这次的核心晶片来自腾冲井底提取的稀土结晶,融合了德宏祭典中的声纹样本,理论上具备跨气候带稳定共振能力。
攀登过程异常艰难。越接近山顶,空气越稀薄,仪器也开始失灵。直到距火山口三百米处,苏瑶不得不停下脚步,靠在岩石后方搭建临时观测站。
林默独自前行。
当他终于站在天池边缘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窒息。
整座火山口被一层透明的冰壳覆盖,湖面之下,隐约可见无数人形轮廓静静悬浮,衣衫残破,姿态各异,却全都面向北方,仿佛在等待什么。
风起了。
起初只是轻拂,随后渐强,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接着,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吟诵着一首从未收录于任何文献的诗:
>“白山黑水断肠诗,
>一寸霜心一寸丝。
>若有故人吹笛至,
>莫教风雪闭归期。”
林默立刻取出竹笛,以最低的气息控制力,吹出一个持续不断的长音??正是他在德宏祭典中使用的“初始频率”,但这次他加入了新的变调:升高半音,象征希望;降低半音,象征哀悼;中间循环往复,表达“我来了,我听见了,我不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