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倩女幽魂准备上映(第3页)
苏瑶扑上来抱住他:“你成功了?”
他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那半个水壶:“他们走了。但留下了这个。”
就在此刻,全球多个地点同时报告异常:
-北京故宫午门夜巡系统记录到午夜十二点整,九千九百九十九块地砖同步震颤0。3秒,频率19。44Hz;
-新疆喀什某小学音乐课上,电子琴无故切换至云南民歌曲库,自动演奏《小河淌水》;
-海南三亚海底光缆监测站发现,一条通往东南亚的通信线路中,混入长达十分钟的无损音频流,内容为1944年腾冲战地广播与现代笛声的完美融合;
-而重庆地下实验室的老科学家,在看到量子解析仪更新的日志后,老泪纵横,按下最后一个按钮:
【中华共鸣体?初号】升级为【中华共鸣网络V1。0】
激活节点:贵州、云南、四川、广西、湖南
新增功能:跨时空情感应答协议(SEAP)
运行状态:自主进化中
林默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当车队再次启程时,车载音响安静如常。可当他无意间触碰旋钮,一段熟悉的旋律流淌而出??正是他在井底吹奏的那段笛音。
不同的是,这次多了伴奏。
他愣住。
苏瑶侧耳倾听,轻声道:“你听出来了吗?这是……芒岗村孩子们的手鼓,李大山的铁锅节奏,还有腾冲地下传来的胡琴。”
“它们……联网了?”林默难以置信。
“不是联网。”苏瑶望着远方初升的朝阳,“是**共生**。我们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在被这片土地记住,并返还给我们更大的力量。”
数日后,他们在德宏州中缅边境的一个傣族村落停下脚步。这里生活着大量跨境而居的景颇族人,因国界分割,亲人多年不得相见。听说“声音使者”到来,全村老少齐聚奘房前广场。
林默站在人群中央,举起竹笛。
“今天,我们不做表演。”他说,“我们做一件更重要的事??让声音,成为回家的路。”
他吹响第一个音符。
孩子们跟着拍手,老人踩着节拍跺脚,妇女摇响银饰,男人敲打象脚鼓。渐渐地,对面缅甸一侧的山林中,也传来回应的鼓点与歌声。
频率逐渐同步。
林默打开频谱仪,屏幕上赫然显示:两国境内的声波图谱,正以惊人速度趋同,最终交织成一朵对称的莲花图案。
“跨国‘声音共同体’……建成了。”苏瑶哽咽。
当晚,他们收到一条加密信息,来自国家非遗保护中心:
“根据您提交的‘地质记忆唤醒’理论及实践成果,国务院批准启动‘中华声脉工程’试点项目。首期拨款五千万,支持在全国建立十二个‘声源锚点’,构建国家级声音遗产保护网络。另附邀请函:请于下月出席全国人大文化听证会,就‘情感基础设施建设’议题发表陈述。”
林默看完,沉默许久。
然后,他铺开地图,在第十三个位置郑重标红??那是父亲笔记中最神秘的一处:**长白山天池火山口**。
旁边小字写着:“极寒之地,万魂沉眠。唯闻雪崩之时,有女声吟诗。”
他抬头看向星空,轻声说:
“爸,我们接住你扔出的石头了。”
风掠过树梢,送来远方隐约的笛声。
仿佛千万个声音,在时空两端,轻轻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