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 和影帝对线我选择的大学是(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们听见你。”

最后一个字母落下时,整条山村的金属物件同时震颤起来,仿佛千万根琴弦被无形之手齐齐拨动。鸡鸣狗吠随之而起,却又奇妙地融入这场跨物种的合奏之中。

而在三百公里外的重庆某地下实验室,一台尘封多年的量子音频解析仪突然自动启动。屏幕上滚动显示一行数据:

【接收到全球分布式声场同步信号】

【匹配度:98。7%】

【命名建议:中华共鸣体?初号】

操作台前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他曾是“静默立方”项目首席顾问,三年前宣布退出所有科研职务,隐居山林。此刻,他颤抖的手指按下了发送键。

一道加密信号穿越光纤网络,最终抵达林默的加密终端。

只有五个字:

“孩子,继续走。”

黎明再度降临。

林默站在山顶,面向东方。身后,孩子们已经醒来,正围着那支竹笛叽叽喳喳讨论如何给风“调音”。苏瑶走来,递给他一杯热茶。

“接下来去哪儿?”她问。

林默展开地图,指尖落在西南一角。

“云南腾冲。”他说,“那里有一口千年古井,传说每逢清明,井底会传出百人合唱。当地人说是抗战阵亡将士英灵归来。但我爸留下的笔记里提到??那不是幻觉,是地磁共振捕捉到了当年战地广播的最后一段播报。”

苏瑶点头:“而且,腾冲靠近国境线,许多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如果能在那儿建立起首个跨国‘声音共同体’,或许能打破更多隔阂。”

林默笑了笑,将茶杯举向朝阳。

“那就出发吧。”

车队启程那天,整个山村的人都来到村口送行。老人们塞来晒干的菌菇、腊肉,孩子们则每人送上一件亲手做的“声音礼物”:有用空瓶做成的风铃,有装满沙粒的竹筒,还有一个小男孩,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一只玻璃罐,里面飘着几片羽毛。

“这是鸽子飞过屋顶的声音。”他说。

车子渐行渐远,后视镜中的村庄慢慢缩小,最终融进苍翠群山。但林默知道,他们从未真正离开。

因为每当夜深人静,打开车载音响,总能从电流杂音中捕捉到一丝熟悉的旋律??那是芒岗村篝火晚会的第一声笛响,不知何时已被悄悄录入设备底层固件,随每一次开机自动循环播放。

它不再属于某个人,也不再局限于某个时空。

它是种子,已在亿万人心底生根。

它是火种,终将燎原万里河山。

而这场关于声音的长征,才刚刚吹响序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