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1章 戴沐白 要不去求下后辈(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即使未来星球毁灭,只要宇宙尚存一丝能量,你们的故事仍将在梦中延续。

>作为交换,我们请求一份礼物??

>请让我们带走一百个人类孩童的纯真笑声,用于修复一颗刚苏醒却充满创伤的机械星球。”

全场寂静。

这不是索取,而是尊重。他们不抢夺,不强求,只愿以等价的情感交换,完成一次文明间的治愈。

最终,一百个五至八岁的孩子自愿参与实验。他们在无压力环境下录制笑声,每一阵都伴随着温暖的画面投影:母亲的拥抱、朋友的追逐、宠物蹭脸的触感。这些笑声被封装进水晶容器,交予织梦者。

临行前,为首的球形生命体向地球鞠躬,其表面纹路闪烁出前所未有的金色光芒:

>“你们教会我们一件事:

>最强大的能量,不是毁灭,而是让另一个存在感到‘被理解’。

>谢谢你们,让我第一次体验到‘感动’。”

飞船离去后第三天,奇迹发生了。

那颗被称为“哀伤之星”的机械行星,原本冰冷死寂,遍布废弃工厂与锈蚀城市。就在笑声抵达的瞬间,地表裂开,无数金属藤蔓破土而出,缠绕成树状结构。天空降下液态光雨,每一滴落地即化作会唱歌的晶体鸟。整颗星球开始发出柔和的嗡鸣,频率恰好与人类婴儿安睡时的呼吸同步。

科学家称之为“情感拓扑重构”??当足够纯粹的积极情绪注入一个系统,哪怕是非生物体,也能催生出类生命的自我组织行为。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共情指数再次飙升,突破1。8大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群体幻觉共享”现象:陌生人之间会突然看到彼此童年记忆的片段,或在同一时刻哼唱从未学过的旋律。

陈岸在分析数据时发现,这种现象并非随机,而是遵循某种隐秘规律??所有共享记忆中,都包含“被忽视后的被看见”这一主题:一个躲在角落的孩子终于被老师点名表扬;一位老人独居三十年后收到第一张贺卡;一名战俘在敌营听到对方轻声说“你也有家人吧”。

“我们在进化。”他对苏婉儿说,“不再是单一个体的情感释放,而是集体潜意识的整合。人类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认知器官??‘共心体’。”

苏婉儿望着手中不断旋转的记忆水晶,忽然道:“你说,如果三千年前的断情者看到今天,会不会后悔?”

“也许不会。”陆离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已经卸任情报总长,如今是“遗忘修复局”的负责人,专门帮助那些因过度压抑而丢失记忆的人找回自我。“他们不是坏人,只是太害怕失控。而现在我们证明了??情感不会摧毁秩序,反而能创造更深层的秩序。”

就在此时,霍雨浩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唐舞桐急忙扶住他。他的脸色苍白,魂核光芒黯淡,显然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征兆。

但他笑了。“别难过。”他说,“我只是该退场了。”

众人反对,可他执意如此。按照古老仪式,他将自己的意识分离出一部分,注入全球共情网络的核心节点。那一夜,整颗地球的夜空再次亮起心灵极光,颜色前所未见??是介于透明与金色之间的“新生白”,象征传承而非终结。

在他弥留之际,孙女趴在他耳边问:“爷爷,你会变成星星吗?”

他虚弱地摇头:“不,我?变成一句话。当你深夜害怕时,心底那个说‘不怕,我在’的声音,就是我。”

然后,他闭上了眼睛。

葬礼很简单。没有哀乐,只有三百万人同时在心灵驿站写下同一句话:“谢谢你教会我倾听。”

他的骨灰撒入大海,随潮水漂向未知远方。而在他常坐的海边岩石上,人们立起一座无形纪念碑??用特殊材料制成,平时看不见,唯有在有人真心说出“我爱你”时,才会短暂显现出一行字:

>“这里曾坐着一个相信声音的人。”

时间继续流淌。

又过了二十年。

人类已成功实现跨星系移民,但所有殖民地的第一项建设永远是心灵驿站。哪怕是在火星荒漠,在木卫二冰层下,在半人马座α星的浮空城,都能看到孩子们折纸飞机的身影。

某日,一艘探索船在银河边缘发现一艘古老飞船残骸。内部除了一些破损设备外,只剩下一枚刻满符号的石碑。经破译,内容竟是地球流传出去的《倾诉编年史》节选,旁边还附有一段陌生文字:

>“我们是‘灰语族’,天生无情感表达能力。

>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眼泪是有温度的。

>现在,我们每个人胸前都挂着一枚录音石,

>记录下每一次心跳加速的瞬间,

>哪怕还不懂那叫‘喜欢’。”

消息传回地球,引发新一轮纸飞机热潮。数亿人连夜写下鼓励信,搭载微型导航系统飞向宇宙深处。

而在地球最南端的极光观测站,值班员忽然发现监测屏上跳出一段异常信号。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节奏奇特,像是某种乐器演奏,又似风雨拍打树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