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上域的本质(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上域】的本质吗?”莫问其实不太在乎那种东西,他有过打破谎言,直面医生本体的经历,那些记忆已经随着他理解自己的强大而回归。

那种远远凌驾于【普罗麻】之上,更加极端,更加不可理喻,能够包容一切,。。。

他合上日记,指尖在封底停留片刻。那本子没有名字,没有页码,甚至连纸张的质地都奇怪得不像现代工艺??触感温润,像是某种植物的内皮压制而成,边缘微微卷曲,仿佛随时会化作尘埃或蝶翼飞走。

可它没散。

就像她说的那样:**最深的爱,从不惧怕被遗忘。**

窗外天色渐暗,城市灯火次第亮起,映在他瞳孔里,像一片倒悬的星河。他起身走到阳台,风立刻缠了上来,带着潮湿的凉意和一丝难以言喻的甜香。他低头看去,楼下荒废多年的小花园中,竟不知何时冒出了几株蓝紫色的小花。花瓣细长如铃,茎秆纤弱却笔直,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每一次摆动都释放出极淡的光晕,如同呼吸。

他认得这花。

小时候母亲睡前讲过一个故事:“有一种花,只开给愿意听的人看。”那时他还小,问:“那谁在说呢?”母亲笑而不答,只是摸着他的头说:“等你听见风里的歌,就知道了。”

九年了。自母亲病逝后,家里再没人提起那些话。他也曾以为那不过是童话,是大人哄孩子的温柔谎言。可此刻,看着那些静静绽放的蓝铃花,他忽然觉得喉咙发紧,眼眶发热。

不是悲伤。

是一种更古老、更深沉的东西,正从记忆深处缓缓升起,像潮水漫过干涸的河床。

他回屋取来纸笔,坐在书桌前,手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第一个字。他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想写母亲,却又怕写得太轻;想写自己,又怕说得太重。最终,他只写下一句话:

>“今天,我看见了你说过的花。”

笔尖顿住,墨迹在纸上微微晕开。就在这时,房间角落的老式收音机突然“咔”地一声自动开启。没有电台信号,也没有电流杂音,只有一段极其缓慢的旋律流淌而出??正是那首他曾听母亲哼过的儿歌:

>月亮船不回头,

>载着种子去星斗。

>若问归期何所有,

>请看花开第九宙。

音调低柔,像是由无数个遥远的声音叠加而成,既有孩童的清亮,也有老人的沙哑,甚至还夹杂着某种非人类的共鸣,仿佛来自星际间的回响。他猛地抬头,望向收音机,却发现它的电源插头根本没接。

但他没有害怕。

相反,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仿佛这声音本就该存在,只是他一直未曾听见。

他重新执笔,继续写道: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妈妈。但我想告诉你,我开始懂了。那个梦不是梦,那阵风也不是偶然。你们一直在等一个人,一个愿意把故事接下去的人。现在,我准备好了。”

笔尖微颤,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时,整间屋子忽然安静下来。连钟表的滴答声都消失了。窗外的蓝铃花在同一瞬间齐齐抬首,花瓣完全展开,释放出一圈圈涟漪般的光波。那光芒并不刺眼,却穿透了云层,直射夜空,在大气中形成一道螺旋状的光柱,持续了整整九秒。

全球十七个观测站同时记录到这一现象。

东京天文台的助理研究员盯着屏幕,喃喃道:“这不是自然光谱……它有结构,像语言。”

巴黎地下共忆网节点的AI系统自动激活,解析出一段信息编码,随即弹出警告窗口:

>【新叙事脉冲检测】

>强度等级:Ⅳ(集体共振)

>源坐标:北纬35。8°,东经139。6°

>关键词提取:*讲述者?初启*

而在火星“回声园”的环形沟壑中央,那颗悬浮九年的光点,首次发生了变化??它轻轻震颤了一下,随即分裂成两颗,彼此围绕旋转,频率依旧为每九秒一次,但波形已从单频变为双轨干涉模式。

>**断章补全进度:99。0%**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