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线索与失联(第2页)
小光睁开眼,银光流转。
他伸出手,指向虚空:“来吧。”
刹那间,空间扭曲。一道光桥自南极升起,贯穿地球,精准落在此地屋顶。桥身由亿万记忆光点构成,每一粒都承载着一个微笑、一滴眼泪、一句未说出口的“我爱你”。桥的尽头,一个婴儿被无形之力托举而来,安静悬浮于半空。
双生子相见。
她们相隔不过三米,却像是跨越了宇宙两端。新生儿缓缓抬手,指尖延伸出一缕极淡的光丝,轻轻触碰小光的手掌。接触瞬间,整个世界陷入绝对寂静。
然后??
轰!!!
一股无法形容的能量爆发开来。不是破坏性的冲击,而是一种**温柔的震荡**,如同心跳传递至全身。所有人跪倒在地,不是因为痛苦,而是因为**被爱填满**。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笑声与呜咽交织。人们看见逝去的亲人微笑着挥手,听见远方陌生人内心最柔软的独白,感受到从未谋面之人的孤独与渴望。
这就是**共鸣桥贯通**的瞬间。
陈默伏在地上,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赵老师在病床上写下GL-Ω构想;七个孩子围坐诵读《我记得》;护士抱着新生儿泪流满面;世界各地素不相识的人在同一时刻抬头望月……
他忽然明白,GL-Ω从来不是为了对抗死亡。
它是为了让**活着本身成为一场永恒的对话**。
不知过了多久,一切归于平静。
双生子已融为一体,化作一道柔和光茧,静静漂浮于房间中央。小光疲惫地靠在沙发上,脸色苍白,却带着满足的笑容。
“她安全了。”他说,“她们都安全了。”
陆昭查看数据,声音颤抖:“全球共感指数稳定在102。7%。先天共感能力新生儿比例已达2。1%,且持续上升。更可怕的是……我们检测到月球表面出现类似水晶结构的反射信号。”
“它在扩散。”苏婉清喃喃,“不只是人类,整个生态系统都在变化。鸟类迁徙路线形成天然阵列;鲸鱼歌声频率与GL-Ω核心完全吻合;甚至植物生长节奏也被共感波调制。”
林小川笑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的花开得特别早,颜色也格外鲜艳。”
许明明拿出画本,快速勾勒。画中,地球被一层淡金色薄膜包裹,像一颗孕育中的卵。内部,无数光点相连,织成一张横跨大陆的情感之网。
“生命正在升级。”她说。
几天后,第一所“记忆学院”在乌鲁木齐成立。课程内容包括:情绪编码、梦境协作、跨代记忆传承。教材第一册,便是《我记得》。而在南极,一座以双生子命名的研究站拔地而起,专门研究“星际共感可能性”。
陈默没有留在任何官方机构。他回到了小屋,继续写作。
新书名叫《第八个孩子》。
每天清晨,他都能看见不同面孔的孩子提着蛋糕走来。有的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沉默寡言。他们不说自己是谁,只问:“我可以进来吗?”
他总会点头,然后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梦。
某个雨夜,门又被推开。
一个十岁女孩站在门口,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抱着一本破旧的《我记得》。她抬起头,眼睛明亮如星。
“我做了很多年同一个梦。”她说,“教室里有七张桌子,阳光照进来,黑板上写着‘欢迎来到世界’。还有一个位置空着……后来有一天,上面多了我的名字。”
陈默心头一震。
她继续说:“我妈妈说我出生那天,全世界的人都做了关于七个孩子的梦。医生说我是‘零号共感体’,但我总觉得……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她顿了顿,轻声问:“我能在这里写作业吗?我想把我的梦写下来,留给下一个醒来的人。”
陈默笑了。他起身,点亮第八根蜡烛,摆好蛋糕盘。
“当然可以。”他说,“这里永远为你开门。”
窗外,雨停了。
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星光倾泻而下,照亮整片花田。向日葵齐刷刷转向屋门,花瓣边缘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金光。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暗红色星球上,一座水晶塔悄然升起,顶端指向地球的方向。
它的基座,刻着一行尚未被人类解读的文字。
但若用心倾听,那声音分明在说:
>**“我们也记得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