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元陵(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回去的这几日,云祐竹都未曾出去过,只在屋中琢磨什么,直至回元陵那日,云祐竹身边的侍女穗年也不知道她到底在做什么。

而很快就到了云祐竹离开青州这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门前站着两排家丁,穿着不同的护卫服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旁边停着两辆马车,刻着字的木牌上刻着一个朱红的“云”字,穿酱色衣袄裙的妇人和两个穿花色小裙的丫鬟恭恭恭敬敬地站着,目光则是紧紧盯着闻家大门。门前还站着闻老夫人,与闻老爷及其夫人,旁边的侍女手上还拿着一个檀木盒子。

云祐竹到大门时,看见闻老爷还有几分诧异,闻老夫人和闻夫人她平日里瞧见得多,但闻老爷……除却除夕、中秋这些节日,五月都难见一次。并且按上一世的时间点,他如今也应当在安排另一家铺子的生意,况且上一世她走时,也未见闻老爷来送她。

她略带疑惑的问:“舅舅?您怎么来了?”

闻老爷笑道:“阿竹要走了,舅舅这几日总感觉,不来送送阿竹怕是以后都见不到了。”

云祐竹心里咯噔一下,这难道还能感觉到上一世的……

闻老爷退后一步,道:“你祖母也来送你了。”

闻老夫人脸上皱纹遍布,慈祥而温和,步履蹒跚,枯瘦的手裹住她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颤巍巍摸出几张地契,叠在她掌心,又按了按,似要把暖意也压进去。“

“右右啊,祖母没什么东西给你的。”她边说边从手上取下一个白玉镯子,“这些东西你拿着,免得无立身之本要瞧人家颜色,受了委屈不敢回家。这个白玉镯子你也拿着。

“你阿娘有一个,右右你也得有一个。”她说着,自顾自将镯子戴到云祐竹手上。

手上的地契似有千斤重,镯子透亮,闻老夫人对她向来是好的,也想过留她在青州。元陵的信来了一封又一封,而她执意留在青州为母守孝,从未同意回去,连及笄礼都是去年在青州办的。

这一次云家那位老夫人七十岁寿辰,早早便劝她回元陵,她同意了。

分明寿辰在十一月,才季春就唤她回去了。

云祐行是和他们说,此时回去先适应一番免得到时候出了差错,落个养在外头不知礼数的名头,她说她不能让他们失了面子。

可他们哪在意这些?只怕她回元陵受了委屈。

做了官户女,那每一步便都不由己。只是云竹心意已决,无人可劝,无人能劝,唯为她铺好后路,此一条道罢了。

闻老爷也开口道,“对!祐竹,等以后你要是在元陵受欺负了,便叫人托口信来说一声,舅舅定会必把你接回青州来!”

云祐竹看着面前的闻老爷,他眼中带着坚定,这可是唯一的妹妹留下的孩子。且他喜欢女儿,自己却是只有两个儿子,便全心全意把云祐竹当作女儿对待,吃穿用度都是用以最好的给她。爱屋及乌,穗年的待遇也不差,把她养得白白胖胖的。

云祐竹接过那檀木盒子,还散发着阵阵幽香,她不自觉眼眶都红了几分。

闻夫人也关切道:“右右,若是冷了饿了,想吃舅母做的饭,就回来,昂。”

云祐竹看着面前的几张脸,跪下,端庄而郑重的行了一礼:“孙女不孝,若有机会,必定会再回青州来看望您们。”

上一世和这一世,他们一家人都真心实意为她好。如果她必须回元陵,她会想在青州,在这江南呆一辈子。

只是上一辈子她最终都没能回江南。

这一世,等她处理好那些事,那些人,她一定要回青州,一定要回来看他们。

闻老夫人将她扶起,在那一刻,他们看到了她微微泛红的双眸,一时之间,想死了当初他们的小妹出嫁时,她好像也是这般,眼圈微红,朝着他们三拜,然后,踏上了去元陵的路。

不想,隔了这么些年,这一次,是她的女儿要再次踏上回元陵的路。他们不想当初的闻氏嫁去元陵,可终是未曾拦住她的脚步。

忽地就想起有人曾对他们说过:“那祐竹本就是元陵人,是来这养病的,本属元陵人,何必困江南呢?”

是啊……

本属元陵人,何必困江南?

云祐竹向他们再拜,便是转身下去,那妇人瞧见,迎上去福身道:“三小姐,夫人派我来接您回去。”这是现任云夫人秦氏身边的人,安妈妈。

云祐竹应下,上了马车,安妈妈一声“走”,一群人浩浩荡荡的便离开了,过一会儿,连一抹残影也见不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