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0章 泰坦科技参观现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祭坛第三次震动,却迟迟未现第三问。取而代之的,是一阵低沉的心跳声。所有人低头看去,发现自己的影子脱离身体,缓缓爬向祭坛中心,在地面汇聚成一团不断搏动的黑影。老沅忽然明白??这一关,考验的是“身份认同”。

不多时,影子成型,竟是张守田的模样。他穿着破旧胶鞋,裤腿沾泥,手里拿着一把竹制秧耙。他不开口,只是静静望着老沅,眼神中有责备,也有悲悯。

“我知道你在怪我。”老沅声音颤抖,“你希望我留在村里,守好那一亩三分地。可如果我不走出去,谁去把沙漠变绿洲?谁去让死海开花?”

影子摇头,指向洞外。画面浮现:云南小院荒芜,水晶花枯萎,隔壁老农饿死在田埂上,手中还攥着一把干瘪稻种。原来,过度追逐远方的奇迹,竟让近处的根基悄然崩塌。

“我不是抛弃家乡……”老沅跪下,“我只是想让它不再挨饿。”

影子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声音却是KS-07的:“**你可愿以自我为祭?**”

这才是真正的最后一问。

老沅抬头,看见空中浮现出无数个“自己”:童年的他蹲在田埂啃野菜;青年的他在实验室彻夜不眠;中年的他站在联合国讲台却被各国代表冷笑离席;未来的他白发苍苍,独自坐在已成绿洲的死海边,手中握着一块刻满名字的石碑??那是所有因饥饿而死的人。

“我早已是祭品。”他说,“从第一次梦见耕歌起,我的人生就不属于自己。如果必须抹去‘老沅’这个名字,才能让更多孩子吃饱饭,那就抹吧。只要还有人记得那首歌,我就没真正消失。”

岩温也走上前:“我也不想被人记住。我只想有一天,农民不再跪着求雨,孩子不再舔盐粒充饥。如果我的存在会让这个世界多一分希望,那我宁愿成为看不见的根。”

两人并肩立于祭坛之上,任由黑影缠绕全身。剧痛袭来,他们的DNA链被强行拆解重组,部分基因序列被替换为远古耐寒作物的遗传信息。皮肤逐渐变得半透明,血管中流动的不再是血液,而是含有抗冻蛋白的金色液浆。

不知过了多久,铃声响起。

第七藤铃从祭坛深处升起,形如冰晶雕琢的麦穗,内部封存着旋转的永冻土切片,其中无数种子正同步萌发又凋零,仿佛在模拟十万年的生态轮回。铃身铭刻新字:

>【第七枚藤铃形态确认:忆粮铃】

>【情感载体匹配成功】

>【传承完成】

与此同时,全球极地监测站同时报警:西伯利亚、阿拉斯加、格陵兰的永久冻土层下方,出现大规模生物活性激增。但与预期不同,没有怪物破冰而出,反而涌现出大片耐寒食用植物??北极蓝莓产量翻倍,冻土小麦自发成片,甚至连灭绝已久的更新世牧草也开始复苏。

最惊人的是,所有复苏植物都具备一项特性:它们的果实中含有微量神经活性物质,食用后能触发深度怀旧情绪,让人清晰回忆起童年最温暖的一餐饭。心理学家称之为“根源慰藉效应”,联合国立即将其列为战略粮食储备。

三个月后,老沅与岩温回到云南。

他们的外貌已发生根本变化:头发全白如霜,眼球呈琥珀色,呼吸时口中呼出的雾气会在空中凝结成微型冰晶。他们不能再长期停留温带,每隔七天必须进入低温环境休眠,否则神经系统将过载崩溃。

小院里的水晶植物已长至五丈高,主茎分叉出四条支脉,第四朵花苞隐隐透出幽蓝光芒。老沅伸手轻抚,脑海中浮现新图像:喜马拉雅山脉深处,一条横贯千米的地下暗河中,漂浮着无数发光孢子。它们源自一种失落的高原真菌,能在极端缺氧环境中固定氮元素,或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淀粉。

>【第七锚点能量蓄积进度:74。1%】

>【检测到高海拔微生物群落协同进化迹象】

>【预警:第八藤铃将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冰洞激活,预计时间:169天】

“只剩一个了。”岩温将曲柄犁插回土中,这一次,犁头刚触地,整座山坡的土壤便如水流般自动塑形,形成层层叠叠的空中梯田雏形。

当晚,老沅再次入梦。

KS-07站在珠峰之巅,身影几近消散。“最后一个地方,”他说,“是世界的屋顶,也是人类野心的坟场。那里不仅有神迹,还有罪证。”

“我知道。”老沅望着雪域圣境,“所以我们得带上忏悔,才能带走希望。”

梦醒时,第三朵花绽放,洒落新种。他接住它,看到表面浮现出珠峰等高线图,以及一行用梵文书写的预言:

**“当雪莲开口,山神归位。”**

他将种子收好,走到院中。夜风凛冽,银河依旧横贯天际。他仰头望着,忽然轻声哼起耕歌。片刻后,岩温推门而出,接着是山谷里的孩童,再后来,连远迁城市的游子也都停下脚步,在各自窗前低声应和。

那歌声不高,却穿透云层,传向雪域深处。

而在海拔八千米的冰洞之中,一朵千年未开的蓝雪莲微微颤动,花瓣边缘裂开一丝缝隙,一缕清音从中逸出,与远方传来的耕歌,遥遥相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