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才吃完饭收拾了碗筷,朱颜打算赶在日头升高前赶去乔家铺子,这样不会被晒地发红发热。

没想到周娘子牵了棠姐的手进门直奔南屋:“朱娘子,好事大好事!”

“什么大好事?”

“我相公从前的先生下个月要做寿,对方里有不少启蒙读书的后辈,我相公愁笔墨纸砚送得早就不纳罕了,于是问了郑学子上回给他小舅子做的样式,让我来问你,还能不能做。”

周娘子长相本就甜,笑起来比海棠花儿还娇艳:“要是能做,就定十三只,样式等我相公今日来了给你。”

朱颜哪有不干的,赶紧点头:“什么时候要?”

周娘子想了下,说了个日子:“寿期就在下个月初九,他初八坐马车过去。”

书院酉时散学,朱颜正好也从乔家铺子回来,走之前她结清了此前零散的工钱,约两百多个钱。

王掌柜看出她自己已经接活,这里不一定随时来了,也不生气,趁她在就叮嘱她:“其他时候就罢了,等下笔大活出来的时候你可要来啊,缺了你不成。”

朱颜没把这话当回事,她是有些功底和取巧,可铺子里真要忙不过来一样能聘外头的工匠,没谁缺了谁不成。

笑了下,应了一声就走了。

回去的时候,周娘子的丈夫奉存新正在屋里,膝上抱着棠姐教她念书。

“只送灯能行吗?此前备的礼要不要再添一些?别叫人看轻了。”

周娘子念叨着。

奉存新说:“当然不够,尹先生的孙儿侄儿颇多,用每个人属相定制,才能看出桌案灯我的心意,否则和别人送的一样怎么能显示出我的不同?至于其他的礼,你看着准备,老师那份你就不必操心,我自有主张。”

周娘子应是,就瞧见朱颜从外头进来,开了西屋的门进去。

她赶紧和丈夫说了一声,拿着写好的单子去了西屋,单子上头是每盏灯的生辰标注和要求,非常详细。

两人谈妥,周娘子付了五个银锭子。

朱颜赶紧摆手:“多了多了!”

“不多,”周娘子笑呵呵地将银锭塞进她手里,“我看到你给郑学子岳丈家做的扇屏灯了,我也想给这十三盏灯“贴金”,多的就是用来买材料,只要朱娘子做得精致做得好,以后我还找你做!”

朱颜就笑:“那也用不了这么多,最贵的蛤粉和金银粉对半装,一盒一两二,连带骨胶等材料顶天二两银子,更何况用不完。”

周娘子这是将她的工钱给翻了好几番啊。

周娘子根本不要她拒绝,“不多,你的手艺值这个价钱。”只要能帮上丈夫的忙,这点银子的确不算什么。

在朱颜眼里,她并不知道周娘子的真实想法。

不过她也不是迂腐的人,痛快收下钱,和她说:“样图三日后给你,可以修改到满意为止,等定稿后我再正式制作,最迟十日能做完。”

和朱颜来往过就知道,她是个心细周全的人,周娘子没什么不放心,于是点头回去。

*

六月二十二日,天还未亮,距离檀州城十几里路外的李家村已经有早起的人了。

李家三间瓦房,右边的屋带个木制小阁层,邵远就住在这里头。

他穿好衣裳,提上斧头和镰刀等工具,直奔后山上去。

日头升有半梢高时,有洗衣做农活的村民路过,看到邵远扛着一大捆刚砍的新鲜竹子往山下拖,那竹梢头在地上拖过,蜿蜒着长长的痕迹,像一头老黄牛拉着犁,身后是刚犁好的肥地。

有端着脏衣和捣衣杵的农妇笑道:“这邵家的汉子真是一把子好力气,从我见他来,就没看他歇过一日,也不晓得李家二郎从哪里拉拔来的这么个徒弟,真是走狗屎运。”

“得了吧王嫂子,你就是瞧人生得好,看上别人了,要是被你家那口子晓得,定然不依。”扛锄头路过的汉子打趣。

王嫂子瞪眼:“我就是瞧他好,我还有个妹子没嫁人呢,就缺个这样的当家的,不像你,挖两下锄头就直不起腰打不撑腿的,你就是羡慕!”

二人不过是隔着河,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拌嘴闹仗。

旁边有个年轻的小娘子偷偷看快要路过这里的邵远,心慌意乱地偏头往水里看自己的头发梳齐整没。

看到齐整的,这才放心回头,却看邵远丢下了竹子,往前头大步跑去。

王嫂子和汉子也都停了口舌,看向那边的骡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