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视新时代(第1页)
还要继续用梁淑怡,神童超不怕赔钱吗?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不怕。
別看“七月攻势”搞那么大阵仗,宣传加拍戏加起来也才了三百多万港幣,对神童超而言,洒洒水啦。
何言超解释:“旁人或许觉得『七月攻势的失败是决策的问题。但在我看来,策略上是冇错的。”
“所以我希望梁女士留下来,继续担任总经理的职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爬起来。”
何言超选择留下樑淑怡有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这个女人確有能力,还非常的肯干。其次如今佳视的许多骨干都是她从tvb带过来的,留下她有利於稳定军心。
梁淑怡只犹豫了大约两三秒,然后默默的收回了辞职信。这个举动已经说明一切,无须再多言。
何言超:“ok,继续说『七月攻势。我坚信大製作是未来的趋势,电影、电视剧都是如此。加大宣传投入也没有错,如今早就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何言超转头面向梁淑怡道:“说到这,我要提醒你一句,宣传归宣传,让艺人顶著七月的高温,坐车游街,就太过了,热射病是会死人。”
“你从tvb起家,想来是沾染了那边不好的风气。在我的企业,不许再发生这种事!我的宗旨是让每一名员工都得到应有和尊重和报酬。”
梁淑怡微微点头,“明白,保证不会了,何生。”
“私下如何称呼都无所谓,工作时称职务,梁总经理。”
“是,董事长。”
何言超继续道:“言归正传,既然策略没错,『七月攻势为何会失败呢?答案很简单,主推的產品不行。”
“《名流情史》我找来看过了。说文雅一点,那也是一坨狗屎,为什么会这样?”
一眾高层面色难看,你管这叫文雅?那难听的说法是什么?
“因为你们搞错了主次!为了大製作而大製作,先定下要拍大製作,然后逼著编剧写大製作的剧本。为了提高製造费跑到夏威夷去拍摄,也不管合不合適,这是本末倒置!”
“还准备拍100集?拜託,大製作不是靠集数堆出来的。当年《红楼梦》也是拍了100集……”说到此处何言超不禁笑出了声,然后大声问到:“你们知道《红楼梦》原著总共才多少字吗?73万字!平均七千三百字要扯够一集四十多分钟的剧情,真难为那些编剧了。”
在场的管理层全都面色难看,佳视版的《红楼梦》扑得非常彻底,比《名流情史》也不遑多让,是佳视的耻辱之一。
收视率垫底不说,还严重的动摇了军心,导致一批骨干又跳回了tvb。
前两次“五台山大战”期间,员工、艺人反覆横跳是常態。除了梁淑怡这种一次带走大量骨干的,一般都会被接纳。
“有鑑於此,我决定——以后本台电视剧製作一律採用『剧本中心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编剧上交剧本给製作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剧本予以立项。编剧要参与到选角和拍摄中,確保最终成品与剧本一致。”
剧本中心制度脱胎於韩剧的编剧中心制。何言超觉得任何一个职位权力太大都会有弊端,所以改成了剧本中心制。
此言一出,会场立时议论纷纷。
有人质疑给编剧选角权和干涉拍摄的权力,很可能会出现导演与编剧意见相左,到时剧组其他人该听谁的?
何言超:“让编剧参与到製作中,是为了保证剧本与出品的一致性,不是去出指手画脚。只要不改动剧本,具体如何拍摄导演说了算。”
“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导演跟编剧商量。三五句台词之类的小修改当场就可以决定,影响剧情发展的大修改,要呈报委员会审核批,通过以后方可执行。”
又有人问:要有好剧本才立项,那电视台播放內容该如何保证呢?
何言超:“內容方面我另有安排,晚点会说,先说剧。”
“有了好的剧本,决定立项拍摄了,这时候再来决定要不要搞大製作。有的剧本適合搞大製作,那就搞,服化道、人员、后勤全都往高了配。有的剧无需大製作,那就省著拍。简单一句话:该省省,该!”
“艺人方面……”
歷史上的佳视虽只经营了三年,但也曾阔过,拉出名单一看,也是星光熠熠。
只是最近几个月状况太差,跑了许多人,还剩下的人中,名气最大的林子翔还属於客串,以主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