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以物易物(第2页)
回到新阳厂,林涛將那箱沉甸甸的晶闸管搬进了自己办公室。
他没有急著让李明华动手,而是一个人关上了门。
他坐在那张老旧的办公桌前,面前摊开一张空白的电路图纸。
他拿起铅笔,却久久没有落下。
他闭上了眼睛。
四周的喧囂瞬间退去,脑海中,代表著红星系统悄然展开。
“扫描已获取晶闸管样本数据,建立性能波动模型。”
指令下达,那一口袋晶闸管的详细参数瞬间被录入系统。
一道道数据流瀑布般刷过,每一个器件的触发电压、关断时间、正向压降都被精確量化。
系统隨即生成了一个三维散点图,图上的光点稀疏散乱,偏离標准性能曲线的程度触目惊心。
红星系统开始推演。
一个標准的、设计精良的逆变电路模型出现在林涛脑海。
当虚擬的电流通过时,模型中的几个代表著次品晶闸管的光点瞬间爆开,发出刺眼的红光,整个电路模型隨之崩溃。
“標准电路方案失败率92。7%。启动容错优化方案推演。”
林涛的意识沉静如水,他看著脑海中那个电路模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自我重构。
系统拋弃了所有追求效率和简洁的设计思路,转而採用一种近乎笨拙的冗余设计。
电路被分成了四个並联的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都由多个晶闸管串並联组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系统不断的进行著排列组合,將性能参数最差的晶闸管和性能最好的进行搭配,用复杂的电阻网络来强制平衡每一个支路的电流。
整个设计方案看起来臃肿、丑陋,充满了大量的冗余元件,任何一个科班出身的工程师看到都会嗤之以鼻。
但它的仿真运行结果却异常稳定,即使模擬中最差的几个晶闸管失效,其他支路也能瞬间接管电流,保证整体输出的平稳。
林涛睁开了眼睛。
他拿起铅笔,手腕微动,铅笔的石墨芯开始在图纸上飞快的移动。
他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不是在设计,而是在临摹一幅早已烂熟於心的图画。
复杂的电路符號,密密麻麻的元件参数,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迅速填满了整张图纸。
秦思源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她手里拿著刚写好的材料分析报告,正准备敲门。
可她看到门缝里林涛专注的侧影,便停下了动作。
她静静的看著,心中充满了无法言喻的震撼。
她见过导师绘製电路图,那是一个需要反覆计算和推敲的严谨过程。
可眼前的林涛,却像是一个被神灵附体的艺术家,在进行著一场酣畅淋漓的创作。
二十分钟后,林涛停下了笔。
一张结构复杂到近乎怪异,却又逻辑严密的电路图,终於完成了。
他拿起图纸,吹了吹上面的石墨粉末,拉开门走了出去,甚至没有注意到门口站著的秦思源。
秦思源看著他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他手里那张堪称艺术品的图纸,她赶紧快步跟上林涛,她要跟上去看看,这个男人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