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贷款创业(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隔日,薛夫人便带着教习书籍上门拜访了。

李苏妍见她心下也是一愣,她以为薛夫人起码得四五十岁了,不承想竟只有二十五六的样子,比她原本的年龄也就大个一两岁。

薛夫人穿着得体,长相端庄,一双杏眼含着温柔。交谈一番,李苏妍才知她叫薛雪凝,十五岁嫁给去世的丈夫,如今已经二十五岁了。

大致了解各自情况,薛雪凝笑问:“李小姐,你怎么会请人教你妹妹念书?”

李苏妍想了想说:“她年纪还小,趁现在应该学会明事理了。”薛雪凝恍然大悟。

李苏妍说:“我就不耽误你们时间了。”说着,她将李银花叫出来,让她在客厅里的桌子上念书。

薛雪凝则坐在李银花对面,从认字开始耐心教她。

李苏妍旁听了一会儿,对这位薛夫人的教学方式还算满意,于是收拾收拾出门了。

如今她搬进县城里,不能就指望靠着乡下那几亩地过活。何况,她的棉花地还没着落,既然李家村没地,她就去看看县外的郊区有没有空地。

她一路穿过拥挤的街道,到了城门口一瞧,不由目瞪口呆。

蹲在城外的难民不知何时已经有上百名了,他们已经不再像先前那样静静呆在原地,而是叫唤着要守卫放他们进城。

原本门口的守卫数量也陡然地翻了一倍,显然对这群难民提高了防备。如此,李苏妍也被拦在城内,根本出不去。

一刻钟后,萧雪鸿与吉兰也一块到了。李苏妍则站在旁边跟着其他城内的百姓一同围观。

见到县令来了,门外难民的叫嚣声愈发响亮:“放我们进去!”

吉兰大喝道:“都不准吵!朝廷的真救济银很快就下来了,你们再等等!”

其中有个难民忍不住说道:“你们前几天也是这么说的,结果银子的影我们还没见到!”

“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吃饭!”上百名瘦成竹竿的难民哗啦一下全站了起来。

吉兰瞪着他们:“怎么?想造反是吧?”

萧雪鸿赶忙上前一步,高声说:“希望各位稍安勿躁,往后几日,我们都会施粥给大家喝,直到银两到这。”

听他这么说,难民才稍微平静一些。李苏妍望着他们,心里叹气,再过半个月,这些难民们就要揭竿起义了。一想到不久后难民们的暴动,她就有些惴惴不安,尽管那次起义会很快被镇压,但死亡人数可不是开玩笑的。

可李苏妍回头想想县城里,确实也没那么大的地方收留上百名的难民,银子的支出数量也不容小觑。

正当她见出城无门,想往回走时,久不闻声的系统这时突然蹦出来。

“宿主,必做任务生成。”系统说,“解决难民们的衣食住行。”

顿时,李苏妍如遭雷劈,若是系统是个人,她一定会揪起此人的领子,对着它大吼道:“大哥,你给我清醒一点!”

如果难民的事情那么好解决,夏朝还会因为这个大伤元气吗?

李苏妍哭丧着脸:“系统,求你收回成命,我真没那么大能耐。”

系统却不搭理她,继续道:“限你三日内想出办法。否则,你将承受一百次电击。”

李苏妍倒吸一口冷气:“你怎么不去电击老昏君呢?”

往后三天里,李苏妍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开始,她想找官员里唯一靠得住的萧雪鸿,一起帮她向城里人募捐银两,然而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她否决。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容易捅娄子。

等到第二天,她正巧听到客厅里薛雪凝正在给李银花介绍什么是“士农工商”,顿时灵光乍现。

她开个公司当老板,把这些人全部招进去当员工。可是她创什么业呢?

想了一会儿,她忽然想起了“棉花”,棉纺织业。李苏妍越想越大胆,这个年代的棉制品这么贵,如果她能用流水线的方式大量生产,那岂不是把棉衣棉裤等一系列棉织品的价格都打下来了?

确定好创业的方向,李苏妍又开始琢磨在古代如何实现流水线劳作。这个地方是没有电的,用发电机带动机械实在有些天方夜谭。

这时,她忽然想起一个叫“阿克莱特”的人来。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工厂制度。或许她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在河边盖个工厂,运用水力推动生产线的进行。至于水力纺织机,早在元代本土就已经有了发明,就算夏朝没有,水转辗磨的工艺在古代早已经流传已久,找些聪明的工匠,给够钱,不怕造不出来生产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