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志趣相投(第4页)
“怎么样小陈?没骗你吧?”老狼笑著问,满足地眯著眼。
“味道真不错!”陈最由衷讚嘆,“这肉,这麻酱,绝了!”
李建也笑著点头:“老狼找吃的眼光一向很准。”
几盘肉下肚,炭火烘得人浑身暖洋洋的,气氛更加热络放鬆。
“小陈。”李建放下筷子,看著陈最,“说真的,像你这样,在导演繫念书,还能写出《安和桥》《理想三旬》这种歌,把词曲与演唱的感觉结合得这么好,真的很少见。这种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欲,很难得。”
陈最咽下嘴里的羊肉,擦了擦嘴:“可能就是喜欢琢磨。看电影,看书,看身边的人和事,有些感触就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音乐是一种,电影是另一种。”
老狼赞同地点头:“对!就是这个理儿!创作嘛,甭管什么形式,能打动人就是好的!你这路子走得对!来,尝尝这羊上脑,更嫩!”
他给陈最夹了一筷子。
“谢谢老师!”陈最连忙道谢。
三人边吃边聊,话题天南海北。
聊起李建写《传奇》时的灵感碎片,聊起老狼当年校园民谣的盛况,也聊起陈最在北电刚拍完的短片作业。
李建分享了他的一些写歌经验,陈最听得津津有味,也虚心请教。
老狼则讲了些演出时的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没有刻意的提携,没有功利的邀请,就是三个因为音乐而投缘的人,在冬夜里围著一口沸腾的铜锅,分享著对创作的方法,对生活的理解感悟。
李建的儒雅隨和中带著睿智,老狼的真诚朴实里透著豁达,陈最的沉稳谦逊下藏著对未来的热忱,三人聊得无比投机,笑声不断。
不知不觉,墙上的掛钟已经指向了十一点。
“哟,这么晚了!”老狼看了看表,有些意犹未尽,“小陈,你们学校有门禁吗?”
“北电还好,管得松点,跟宿管大爷打个招呼就行。”陈最答道,也意识到该走了。
“那行,今天就到这儿。”李建站起身,拿起外套,“聊得很开心,小陈。以后有空多聚。”
“一定!今晚太开心了,谢谢两位……嗯,建哥,狼哥!”陈最也连忙起身,称呼自然地亲近了些。
“哈哈,这就对了嘛!什么老师不老师的!”老狼爽朗大笑,用力拍拍陈最的肩膀,“下回有空再聊!保持创作欲望啊,有新歌隨时发给我们听听!等著呢!”
“没问题!”陈最笑著应承。
三人走出热气腾腾的涮肉馆,冬夜的寒气让刚吃饱的身体打了个激灵。
老狼拦了辆计程车。
“小陈,真不用送你?”李建问。
“不用不用。”陈最连忙摆手,“这里离学校不算太远,我走回去就行,正好消消食。建哥,狼哥,你们先走就行。”
“那行,自己当心点。”老狼没再坚持,跟陈最用力握了握手,“今天真高兴!保持联繫!”
李建也伸出手,眼神温和带著期许:“保持创作,陈最。期待你的新作品,无论是歌还是片子。”
“嗯,我会的。建哥再见!狼哥再见!”挥手间,陈最目送两人上了计程车。
车子匯入夜晚的车流,尾灯很快消失在街角。
陈最呼出一口长长的白气,在寒冷的冬夜里迅速消散。
胃里是饱足的暖意,心里则被一种充实的情绪填满。
与两位欣赏的前辈纯粹以歌会友,畅谈音乐与生活的夜晚,带来的愉悦感远超过任何功利性的机会。
他紧了紧外套的领口,转身踏著路灯下自己长长的影子,朝著北电的方向走去。
脚步比平日里轻快许多,冬夜的寒风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刺骨。
今天难得认识两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心情大好。
至於別的,片子已经交上去,只等评比结果出来就好。
该做的都做了,他相信结果也会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