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笼络上(第2页)
西城共设有八门,北边一个,西边两个,东边两个,南边三个。
其中东墙和广州城的西墙相接,在广州城的西墙南北两边各开一门,日上东门、下东门。
北门开在正中,名日朝天门。西边开两门,名日太平、和丰。
南边三门,正中正门名日南海门,东西两道水门,西边名日阜財,是郁水通往蕃坊码头之门。
东边门日善利,是郁水通往广州城西北湖泊之门。湖泊位於广州城北偏西,此时尚未有名,时人称西湖、北湖者皆有。
算上与广州城来往的广州城西门,实则共有九门。八门朝外,一门朝州城。
为便於称呼和辨別,州城西门改为和顺门。
人们站在城墙上,看到城墙巍峨的景象,顿觉自家里的寨墙简直寒酸的不像话。
当得知整个西城城墙只用了不到百天时,更是吃惊不已,夸讚广州实在是强大。
这个註定载入史册的出彩时刻,李知柔自然是在场。这可是他到广州后,目前为止最大的政绩了。
眼见著西城就这么从无到有、平地而起,李知柔心中也是与有荣焉。
李知柔突然有些后悔,应该让周鼎他们晚一点再出发的,顺便把筑城之事告知圣人不好吗,隨即他又反应过来,周鼎走就走了,自己再写一道奏表就是了,不妨碍让圣人知道。
想到此处,李知柔更加愉悦了。
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许多官员会好大喜功的原因。
看著一个个重大工程在自己任內完成,作为主官,不可能没有那种骄傲,那种“爽”感。
而一旦被这种骄傲、这种“爽”感控制,就会陷入政绩至上的泥潭里,沉迷於此而无法自拔,不过现在嘛,刘台倒是很希望李知柔陷进去,那样以后诸多行动都可以冠上一些高大上的名头,让李知柔一一同意。
庆典仪式结束后,都府和蕃坊一同宣布,为庆祝西城落成,今晚广州取消宵禁。
同时,蕃坊在今晚將进行乐舞等诸多文娱展演,並且坊內许多店铺將提供优惠、甚至免费的吃喝和商品。
这些自然也是刘台一力促成,营造一种万民同贺的场景,进一步麻醉李知柔。
刚好人体验团也在,就让他们爽一把,在他们脑海里烙下深深的烙印,一辈子也別想忘记。
当晚,在蕃商海商的资助下,整个西城灯火通明,街上人流如织,把臂夜游。
蕃坊更是达到了一种鼎沸的状態,每条街道都是人满为患,声浪层层叠叠,如同魔音贯耳。
各个大小蕃商都在店铺前出摊,摆满了美酒美食,最开始还收钱,等到后来也是任意供人取用。
蕃人们载歌载舞,庆祝终於住进了城里。
人体验团哪里见过这种场景,一个个都沉醉其中,不知归路。
就算是常与汉人打交道的依达,也未曾见过如此热闹乃至乎癲狂的狂欢局面,一时也是头晕目眩,不知所以。
这也就是在广州,否则换了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断然不可能出现此种场景。
整个狂欢持续到了天明。
李知柔、池元等自中原新来之人,也是大开眼界,仿佛梦回开元盛世之元宵佳节一般。
回到驛馆的人们,还未完全从狂欢的状態里恢復过来,用语大声交流著。
这个说,我再也不想回山里,要在这里常住。
那个说,我要回去把里所有人都带下山来。
还有说,早知道山下这么好,就算有人绑著我,我也要想办法跑到山下来,总而言之,这些被震撼的人,现下就只有一个统一的想法,那就是赶紧下山吧!
这其实很好理解。
想一想,一个一直在山里长大的人,突然进入到大城市里,领略到了各种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岂能不心生嚮往?
依布和刘台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一多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