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江行舟依旧孑然立于密州府城门之外,一千铁骑军阵之前。

身前是黑潮般汹涌扑来的九万狼兵,与妖气滔天的雪狼王。

他青衫在猎猎狂风中鼓荡,目光却平静如古井深潭,只遥遥望向那席卷天地般的妖军大潮,。。。

朝阳初升,金光洒落密州城头,红旗猎猎如血。然而这光明之下,暗流汹涌,天地间的文气竟隐隐震颤,仿佛有两股不可调和的力量在虚空深处对峙。江行舟立于文庙高台之上,手中握着那支曾断裂又重铸的“文心笔”,笔尖尚有余温??那是昨夜书写《告天下寒士书》时,心血与文魂交融所留下的烙印。

他闭目凝神,感应着三百六十五盏寻人灯传来的微弱波动。每一盏灯都是一缕残魂的呼唤,是那些被抽去文骨、沦为傀儡的读书人最后的执念。忽然,第一百八十九盏灯残片中浮现的画面再度闪现:地下密室、血水浸泡的躯体、乌纱帽上刻着“东宫讲读”四字……李崇文的脸苍白如纸,双目紧闭,胸口却有一道诡异符纹缓缓跳动,如同活物呼吸。

“他还活着。”江云宁站在身后,声音低沉,“但已不完全是人。那是‘魂契咒法’的最高境??‘寄命九棺’,以九位大儒之身为容器,共养一灵。他们不是在杀人,是在造神。”

江行舟猛地睁眼:“所以柳元衡想借东宫讲读官之身,复活某个早已陨灭的存在?”

“不止。”张栩快步走来,手中捧着一块刚从北方送回的冰晶残片,其上铭刻着倒写的《告天下寒士书》。“这不是简单的反写,而是‘逆文术’??将正道之言逐字颠倒、意境逆转,使其成为蛊惑人心的邪典。更可怕的是,每一段倒文出现之时,千里之内便有一座书院自燃,书卷化灰,学子癫狂。”

王陵怒极拔刀:“那就杀到北境,捣毁那座祭坛!让他们知道,笔能书道,刀也能斩妖!”

“不行。”江行舟摇头,“我们现在贸然出击,只会落入他们的节奏。那人……我的‘另一个我’,他等的就是这一刻。他要的不是战争,是混乱;不是胜利,是质疑。一旦我们以暴制暴,百姓便会问:你们口口声声护文道,为何也要动刀兵?文章真能救世吗?”

众人沉默。

远处,一名老塾师正带着孩童们清扫战场废墟。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拾起半页烧焦的《孟子》,小心翼翼吹去灰尘,仰头问:“先生,‘仁者无敌’是什么意思?”

老塾师抚摸他的头,轻声道:“就是说,只要心里装着别人,就不怕任何敌人。”

孩子点头,将那半页书贴身藏好。

这一幕落入江行舟眼中,他忽然笑了。

“我们不能只靠战斗。”他说,“我们要让天下人亲眼看见??文章不仅能唤醒良知,还能救人、建城、兴邦。”

他转身走入文庙,在七十二贤像前焚香跪拜,随后取出一张素绢,咬破指尖,再次以血为墨,写下新篇标题:

>**《立学令》**

>**凡我大周子民,无论贵贱男女,皆可入学堂、读圣贤书。**

>

>**村设蒙馆,镇立义学,府建公塾,国养寒士。**

>

>**教者授业有功,赐田免役;学者勤勉成材,荐举入仕。**

>

>**我不求人人成宰相,只愿家家有灯火,夜夜闻书声。**

随着每一字落下,文庙之中七十二贤灯齐齐摇曳,金色火焰升腾而起,凝聚成一道巨大的光柱直冲云霄。与此同时,遍布密州各村的残破学堂内,尘封多年的黑板无风自动,竟自行浮现出这篇《立学令》全文!

三日后,江南某渔村,一位寡妇变卖嫁妆,在自家茅屋前挂起“女子书屋”匾额,收容失学女童。当夜,她梦见孔子对她微笑。

五日后,西北边陲,一名戍卒在战壕中抄录《立学令》,并将其刻于石碑之上。次日,敌军来袭,却发现整片阵地被一层淡淡的文气笼罩,箭矢未至便自行偏折。

七日后,洛京国子监外,数百名贫寒学子跪地痛哭,手持《立学令》副本,请求开恩准入。守门官欲驱赶,却发现自己的玉笏突然断裂,上书“拒学即叛道”五字,血迹斑斑。

皇帝得知此事,久久不语。直至深夜,他独自来到太庙,点燃三炷香,低声问道:“列祖列宗,若今日圣道崩于权谋,而民间自发护之,此谓何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