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更改院线计划资本的獠牙(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艺菲浑身发冷,眼眶灼热。她立刻调取敦煌监控录像回放。时间定位至昨晚23:,画面中漆黑一片,唯有风沙掠过镜头。但在红外模式下,一个模糊人影缓缓走近231窟门口,停留约五分钟,随后弯腰放置某物,转身离去。

她放大最后一帧。

那人影穿着褪色警用夹克,肩章早已摘除,背影佝偻却挺直腰杆,左腿微跛??正是当年受伤留下的痕迹。

“是他……真的是他……”她喃喃自语,泪水砸落在键盘上。

她没有犹豫,立即通过Σ-13私信通道发送一条紧急通告:

>**“全体节点注意:确认‘静默者’已进入网络覆盖区。位置:敦煌周边。建议启动‘归途协议’。”**

不到十分钟,各节点陆续响应。

东京导演回复:“我已联系当地文化保护协会,借调一辆越野车,随时可出发。”

纽约女孩:“我在众筹平台发起匿名募捐,用于支援实地接应行动,标题写的是‘一部未完成的纪录片’。”

巴黎作家发来新书《归来》第一章手稿,末尾附言:“我把他的故事写了进去。哪怕全世界都不记得,文字会替他活着。”

最让艺菲动容的是阿昌叔的回应。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一封信,请邻村孩子帮忙扫描上传:

>“我儿子死在缉毒路上,国家给了烈士称号。可陈默呢?他救了多少人?挡了多少枪?没人知道。这些年,我修那些破机器,不只是为了完成陆沉托付,更是想告诉所有被抹去名字的人:有人记得你们。现在,我要亲自去敦煌,带他回家吃一顿热饭。”

泪如雨下。

她知道,这场跨越二十年的记忆接力,终于迎来了交接棒的最后一程。

但她也清楚,危险并未解除。

陈默之所以隐匿多年,不仅因政治敏感,更因为他掌握一份名为《赤线档案》的核心证据??记录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起跨国贩毒集团与境外势力勾结的完整链条。那份档案原本由他亲手移交上级,却被内部人员篡改销毁,仅存一份微缩胶片藏于边境某处。而当年下令“封存事件”的几位高官,至今仍在职。

一旦陈默现身,必遭清算。

她必须抢在任何人之前找到他。

第二天清晨,艺菲订了最早一班飞往兰州的航班,再转乘大巴前往敦煌。临行前,她将Σ-13主控权限临时移交林晚,并留下一封加密遗书:“若我失联,请启动‘焚城计划’??公开全部YH-067原始资料,包括《未止》删减片段、陆沉日记副本、以及陈默作战报告残页。”

抵达敦煌已是傍晚。

她未入住酒店,直接驱车前往莫高窟管理处,谎称是南方大学研究员,前来考察古代壁画保存技术。值班员态度冷淡,但并未阻拦。她趁机调阅近一周231窟进出记录,发现除了例行巡查外,仅有两名游客登记进入,且均为团队参观,时间集中在白天。

换言之,陈默从未合法进入。

她走出办公楼,暮色四合,远处鸣沙山轮廓渐隐。她沿着砂石小路走向231窟,脚步沉重。风里似乎还残留着某种熟悉的气息??旧胶片的樟脑味,混合着干燥泥土与金属锈蚀的味道。

就在距离洞窟十米处,她忽然停下。

地面有两行脚印。

一行是昨日管理员巡逻所留,已被风沙半掩。

另一行,则清晰指向窟内深处,鞋底纹路特殊??前端磨损严重,右侧边缘有修补裂痕。

正是陈默常穿的那种特制警靴。

她屏住呼吸,打开随身录音笔,轻声说:“第十八段口述预录。地点:敦煌231窟外。时间:归途终点之前。”

然后,她缓缓走入洞窟。

内部一片漆黑。她打开手电,光束扫过墙壁,斑驳壁画映出残缺佛像。正中央,那台放映机静静伫立,机身多了一道新鲜划痕,像是被人匆忙搬动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