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两篇论文四种材料是非常非常确定啊(第3页)
>
>“但我也有私心。我不愿你变成下一个我。比起一个孤独的守门人,我更希望你成为一个播种的人??在无数年轻的心里,种下对沉默的敬意。”
>
>“所以,请继续写你的书,教你的课,过普通人的生活。不要试图揭开谜底,也不要宣扬这里的真相。只要记住:当一个人选择不说,而另一个人选择不追问时,爱才真正发生。”
>
>最后,她轻轻闭上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有泪光。
>
>“替我看看春天吧。听说今年桃花开得特别早。”
影像戛然而止。
屏幕变黑。
陈屿坐在黑暗中,久久未动。泪水顺着他脸颊滑落,滴在键盘上,发出轻微的“嗒”一声。
他知道,这是林晚留给他的最后一段独白,也是她唯一一次直接对他说话,而非通过符号、密码或系统提示。
她不是在告别,是在确认??确认他还记得那种“无人监听”的安心。
第二天清晨,陈屿早早起床,将芯片碾碎成粉末,撒入后院的泥土中。他不想让它落入他人之手,也不想让它继续承载那份沉重的记忆。
他煮了一壶茶,坐在檐下看书。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书页上,照见一行他曾划线标注的话:
>**“最深的沟通,往往发生在一句话都没说的时候。”**
午后,邮差送来一封信,寄自拉萨。信封上没有署名,只盖着一个熟悉的印章??一朵刻在石头上的莲花,是扎西家族世代相传的标记。
他拆开信,里面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拍的是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一位藏袍老妇人正弯腰喂一只流浪猫。她身旁放着一本破旧的书,封面朝下,但陈屿一眼就认出,那是《无声的尊严》。
背面写着一行藏文,他请邻居帮忙翻译过来:
>**“她说,这本书让她想起年轻时做过的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山顶,全世界都在呼喊她的名字,但她始终没有回头。”**
陈屿把照片夹进书里,轻轻合上。
那天晚上,他又一次把那页泛黄的纸条放在窗台上。
风吹进来,纸页微微颤动,像一只欲飞未飞的蝶。
他知道,声核仍在运转,林晚仍在坚守,而他自己,也仍在履行那份无声的承诺。
在这个人人都急于发声的时代,总得有人守住那扇门,不让喧嚣吞噬最后一片宁静。
雪还在下。
高原的月光照进山谷,落在那片早已封闭的石厅之上。岩壁冰冷,铭文沉寂,唯有地脉深处,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震动??
一下,又一下,
像是心跳,
又像是某种等待被遗忘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