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3页)
那是他仅存的一点私心,一个可以偶尔看看她朋友圈而不被察觉的窗口。
他发了一句谢谢,并准备把钱转给她。
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无比刺眼的红色感叹号,以及下方系统冰冷的提示文字:“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
他被拉黑了。
她是什么时候拉黑的?是那天晚上之后?还是就在刚才,她走出这扇门之后?她是要用这种方式,彻底斩断所有不必要的联系,将那句“保持距离”执行得如此决绝。
陈以声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压下喉间的哽涩和更剧烈的咳嗽冲动,切换账号,登陆工作号码。找到与池锦的工作对话窗口,指尖在屏幕上停顿了片刻,然后开始输入转账金额
医药费,加上那碗粥的钱,他计算得清清楚楚。附言框空了许久,最终也只干巴巴地输入了“垫付费用”四个字。
他这才返回微信主界面,回复来自同事们的关心和安排工作上的事情。
处理完必要的工作,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飘向了床头柜上那碗已经不再冒热气的赤小豆粥。虽未地道的L市人,可他从小就不喜这种豆类煮粥略带沙砾的口感,家中也从不熬制
但这是池锦买的。
他沉默地看了那碗粥许久,最终还是伸出手,端起了那只塑料碗。粥已经有些凉了,口感依旧是他不习惯的稠厚沙涩。
他硬着头皮,一口一口地往下灌。
就在粥快要见底的时候,握在手里的手机屏幕忽然亮了起来。
他动作一顿,几乎是立刻点开了消息。
来自池锦的回复。
没有只言片语。
只有一个最寻常不过的、没有任何温度的——
“OK。”
陈以声盯着那个小小的表情,猛烈地咳嗽起来。
他抬手抹去眼角咳出的泪,再看向手机屏幕时,那个“OK”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一个无声的句点,冷酷地封缄了所有可能。
第42章。剑走偏锋
纸媒改革的议题悬在每个人心头,内容创新的尝试在赵编辑和钱编辑两位资深编辑的推动下已有起色,但印数下滑的冰冷现实依旧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十月刊下半月刊的发行量和前线反馈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其实这在众人的意料之中,改革刚刚开始,组长没有经验。更何况媒体的更迭是不可控的,纸媒颓势是必然。
郭鑫知道池锦压力大,开会前安慰她好半天,池锦看起来状态尚可。
刚一到开会时间,她便不作寒暄,直接切入最尖锐的核心:“各位同事,我们之前的内容革新方向是对的,深度、质感都保持了《面孔》一贯的水准。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更残酷的问题:酒香也怕巷子深。内容再好,如果无法吸引读者主动拿起、翻阅,一切都是空谈。”
“我也觉得这期内容很不错,的点击量就是证明,这不能算作是B组他们新媒体的功劳……”
“只是大家真的不看书了。”
“那大家看什么呢?”池锦问。
“我女儿五岁,就已经天天看那些唱歌跳舞的艺人了。”
“其实就是看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