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页)
“你有病吧?”
“开个玩笑。”
“这么晚了,我没心情开玩笑。”
他紧接着说:“是啊这么晚了还没吃饭。走吧,我请你吃饭。”
池锦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请我吃饭?散伙饭还是鸿门宴?”
陈以声顺着她的台阶,语气带着点轻松的调侃:“嗯。就当是散伙饭吧。毕竟你要走了,我又是上司又是师兄,于情于理,请你吃顿饭送个行,应该的。”
池锦低声嘟囔了一句“神经病”,别开脸,目光重新聚焦在屏幕上,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鼠标滚轮,像是在惩罚自己今晚必须想出一个新选题。
“你打开邮箱看一眼。”他站起来到她身侧,高大的身影再次笼罩她。他微微俯身,一手撑在她的桌沿,另一只手越过她的肩膀,指着屏幕,“我对这篇专栏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你,被换掉当然是因为质量不如人。”
虽然心有不爽,但池锦还是打开邮箱,他刚才发来了金尧佳的定稿。
“选题会讨论过核心思路。”陈以声的声音恢复了工作时的沉稳理性,但依旧保持着那份近距离的温和,“教育面孔专栏在教师节期间,需要最大程度引发读者共鸣。义务教育阶段、扎根基层、具有奉献精神和新闻热点的教师形象是首选。金尧佳这篇,聚焦的是一位在艰苦山区支教期满后,主动放弃回城机会,扎根当地高中的老师。这位老师的事迹,教育部官媒做过专题报道,也上过央视的专访节目,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基础都非常扎实。”
“刘敏教授是我的恩师,于私,我情感上当然倾向于她。但《面孔》杂志的定位、当期栏目的传播效果考量、以及稿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他微微侧头,看向池锦近在咫尺的侧脸,声音低沉而清晰,“池编辑,抛开个人情绪,你告诉我,从专业角度看,哪一篇更能满足栏目需求,更能打动更广泛的读者?嗯?”
最后那声“嗯”,尾音微微上扬,低沉温柔得像是在哄一个闹别扭的孩子。
池锦的目光快速扫过屏幕上的文字。金尧佳的稿子,切入点确实巧妙——没有一味歌颂奉献,而是通过日常细节展现坚守的不易与温情;文笔细腻动人,采访问题也避开了套路,挖掘出不少真实感人的细节。池锦不得不承认,这篇稿子无论从新闻性、故事性还是情感共鸣上,都更胜一筹。
“……是。”池锦垂下眼帘,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另一只手的掌心,留下浅浅的月牙印,“还是我的内容不够好。这篇确实……更出彩,更有记忆点。如果我是读者,也会更喜欢这篇。”
陈以声的目光落在她手心的红痕上,眉头蹙了一下。他默不作声地伸出手,覆上她握着鼠标的手,轻轻点击,关闭了那篇文档的页面。他依旧保持着俯身的姿势,将她笼罩在自己的气息里,低头看着她被圈在臂弯中的身影,心一下软得像被针戳漏的棉花糖。
那些准备好的分析和鞭策,到了嘴边,竟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和无比温柔的抚慰:“没人能否认你的努力,池锦。一分一毫,我……们都看在眼里。”
池锦被他掌心传来的温热和这直抵心扉的肯定击中,鼻尖猛地一酸,强忍的委屈差点又决堤。她轻轻抽了抽鼻子,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和一种豁出去的执拗:“陈主编,你觉得我作为编辑究竟怎么样?”
他开口时,声音是前所未有的郑重,带着主编的严谨,却也掩不住那份只对她流露的温软:“我负责地说,你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编辑。选题嗅觉灵敏,切入点动人。作为编辑,你对文字有天然的敬畏和雕琢的热情,那份执着,是做好内容的根本。”
“你是不是在哄我?”
“池
锦,你是赤诚的,这是很宝贵的。”他声音低沉而笃定,“‘摆烂’、‘躺平’……这些词不好,以后我不说了。”
池锦吸吸鼻子,明明深受感动却还是开玩笑的口吻自嘲:“那陈主编说这些我可真的信了哦。”
“还有一件事,调欧阳媛去其他杂志,是符合她工作风格、业务能力,也是和她协商过的结果。”陈以声轻声说,“明知你心情不好,还故意火上浇油说话激你,是我不好。”
没听错吧?陈以声居然在和自己道歉?
池锦低着头,被他温热的呼吸和低沉的声音包裹着,像一只被顺毛安抚后,终于肯收起尖刺、露出柔软肚皮的小兽,闷闷地小声嘟囔:“您这不是也会好好说话嘛……”
“白天你正在气头上,我就算跟你解释这些,你也听不进去,只会觉得我在找借口搪塞你。”他轻声解释,“专栏夭折,我比你好受多少?但自责没用。重要的是,承认不足,然后……尽力去弥补,去超越。”
池锦瞬间被打了鸡血:“对!哪有努力回回输?重振旗鼓,下次再来!”
她突然的抬头,让两人的距离骤然缩短。陈以声似乎没料到,身体微微后仰了些,看着她瞬间恢复神采的脸庞,眼底掠过一丝无奈的笑意,唇角微勾:“光喊口号可不够。”
池锦光顾着打鸡血了,没注意陈以声回避的小动作,道:“口号喊累了也要吃饭。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刚才说请我吃饭不是哄我的吧?”
陈以声轻笑出声:“当然是真的。”
池锦不敢相信,但感觉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无论怎么说应该她请陈以声吃饭才对:“陈主编,要不然还是我请您吃饭吧?”
陈以声居然爽快答应:“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