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1连环画与国庆节与露天电影(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那天的麻酱面是熊幼美今年吃的最后一碗凉面。

空气渐渐染上凉意,熊幼美第一次觉得上班比上学好。

因为同样很冷的天气,同样需要早起,但是到了学校还要拿着书本读书,写字,但是上班就不一样了,两手一揣,没人的时候甚至能眯个回笼觉。

王大妈上了岁数,觉少,所以一般都是熊幼美补觉,王大妈看顾着废品站,有人来了,如果东西不多,她就搭把手给记上了。

熊幼美则负责带桃酥、江米条这些小零食贿赂大妈。因为熊桦在食品厂上班,家里买这些东西不费劲。

王大妈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每天来了废品站先烧上一壶热水慢慢地喝,吃着桃酥,看着今天的报纸,日子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上班比上学还好的一点是,不仅能随时随地吃东西喝茶,还能跟人唠嗑,虽然在单位,大部分时候只能和王大妈聊。

但是熊幼美已经把王大妈的童年、少年、逃荒、嫁人……所有的人生轨迹都给捋清楚了。

王大妈又无奈又开心,年纪大了,总会忍不住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别的年轻人都不乐意听他们这些老家伙讲古,熊幼美就恨不得打听个明明白白。

听的多了,熊幼美打算把这个故事画下来投稿,她事先征求王大妈的同意。

王大妈没意见,她又不是什么人物,就算登上报纸,对她也没什么影响。但是这件事倒是挺有意思的,很能消磨时间。

因此,两个人既是同事又是创作伙伴,去废品站检查的同志看到两个人头碰头挨在一起说话,亲密无间的样子,险些以为这是王大妈的亲孙女呢。

“王大妈,这些日子过得还好吧?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讲,咱们单位能帮的一定帮,帮不上的也会上报给其他单位,一定尽量替您解决。”

王大妈摆手:“没什么要帮忙的,吃饱穿暖就足够了。”

“那就好,那就好。”他看向熊幼美,“这里添了一个年轻同志,大妈您也能轻松一点。年轻同志要多干啊,积极地干,大胆地干,年底说不定能评个先进什么的。”

“是,领导。”熊幼美唰地起身敬了一礼,把人吓的后退一步。

他呵呵笑,眼神扫视一圈,说:“挺好挺好,你们忙吧,注意劳逸结合。”

他走后,熊幼美和王大妈对视一眼,扑哧一声乐了。

随即两人不再管他,继续研究她们的连环画,各种建筑细节,服装发型细节,还有人物性格特征,都需要细细琢磨。

这是熊幼美第一部完本的作品,她想要做到尽善尽美,加上王大妈本来就是一丝不苟的性格,所以这本连环画进程很慢。

当第一幅画成稿的时候,熊幼美激动。王大妈则是感动,童年岁月仿佛变成了一部电影在她眼前一帧帧放映。

“大妈,您别哭啊,这才是第一幅,等全画完再哭呀,如果这个故事没有报社要,那我们就自己出钱复印两本,一人一本。”

“行。”王大妈没有觉得难为情,她是发自内心的期待着。

日子就在一张张画稿里一天天地翻篇。

李虹霞透过门缝看到闺女又在点灯熬油,心疼又欣慰。

小美终于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业。

她转身去厨房做了三碗红糖荷包蛋,一碗给小美补身体。

一碗给熊桦补,他们是食品厂,每逢过节,尤其是中秋节,要做大量的月饼,因为各个厂子都会发月饼给工人当中秋福利。熊桦虽然不在车间,但是作为研究员要及时处理生产线上反映过来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算是一年里最忙最累的时候。

最后一碗他们老两口喝。

熊爱国做的是出力气的活,需要时常补身体。李虹霞自己也是,今天又去了几家调解,过几天过节,还要提前排几部样板戏下乡演出,虽然很有成就感,但是也真费嗓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