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办公室里的女人(第2页)
第一只瓶子亮了起来,里面凝结的水珠开始共振跳跃;紧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所有瓶子逐一发光,瓶身上的标签文字竟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流动的符号,与古钟内壁的裂纹如出一辙。
沙径突然泛起微光,像是被注入了生命。那些蓝铃花图案缓缓升起,化作半透明的光斑,漂浮在空中,组成一条通往海岸的引导链。
“它认得这首歌。”阿川喃喃,“但更重要的是……它认得唱的人。”
当晚,全球十三个地点几乎同时出现异常。
冰岛火山监测站记录到岩浆房震动频率突变为C#调,持续整整一夜;
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口枯井凌晨三点涌出温泉水,水面浮现一圈圈同心圆波纹,经分析,其间隔完全符合《母体低语》的基础节奏;
喜马拉雅山某处雪崩后裸露的岩层表面,显现出一幅巨大壁画:人类手牵手环绕地球,中间只有一个词,用七种古老文字书写??“听”。
科学界陷入前所未有的争论。主流观点仍坚持“集体心理投射”或“地磁扰动引发幻觉”,但越来越多一线研究者开始承认:某种超越个体意识的存在正在通过地球本身的物理系统进行表达。它没有语言,却拥有语法;没有形体,却能塑造现实。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议题名为:“关于非人类主体的情感权利与沟通伦理框架草案”。
而在绿洲城,孩子们自发组织了一场“静默远征”。他们每人佩戴一只特制耳机??并非用来播放声音,而是将佩戴者的脑波转化为可传播的低频振动。五百名孩子手拉着手,沿着废弃铁路步行三百公里,最终抵达一处早已荒废的卫星接收站。
当最后一个孩子踏入控制室,墙角一台尘封三十年的老式示波器突然启动。屏幕上,原本杂乱的波形渐渐平滑,最终稳定为一条完美的正弦曲线??频率432Hz,振幅恒定,持续不断。
科学家们后来测算发现,这一频率恰好等于全球所有已知“生态共感节点”的平均共振值。
他们管它叫“地球的心跳”。
与此同时,阿川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收拾行囊,准备启程前往南极。不是为了寻找那个移动的“爱”之信号源,而是因为他收到了一封无法解释的信。
信纸是用海藻纤维手工制成,字迹由墨鱼汁写就,内容只有两行:
>“你曾听见她的哭声。
>现在,请来听她的笑声。”
署名处画着一朵蓝铃花,花瓣数目正好七片??正是小满生前最爱的数字。
知夏执意要同行。
“我还没学会所有的声音。”她说,“而且,那只信天翁飞过的路线图,我在梦里见过。我可以带你走。”
阿川犹豫良久,终于点头。他知道,这趟旅程不再是拯救,也不是探索,而是一种**履行**??对那段始于哭泣、终于共鸣的命运,做出最后的回应。
他们搭乘一艘科研补给船南下。途中遭遇强烈气旋,导航系统全部失灵。就在船只即将偏离航线时,知夏突然指向舷窗外一道奇异的光影:“往那里去。”
船长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漆黑海面上漂浮着成千上万发光的浮游生物,排列成一条笔直的光带,宛如银河倾泻入海。
“不可能……”副官喃喃,“这种微生物不会主动聚集成几何形态……”
“它们在引路。”阿川望着手腕上微微跳动的聆者之痕,“有人在替我们调整航向。”
十天后,他们踏上南极大陆。
极昼的阳光苍白而漫长,照得冰原如镜面般反光。按照信中暗示的坐标,他们徒步深入一片被称为“静默裂谷”的无人区。这里曾是上世纪某次神秘科考事故的发生地,官方档案记载:“全体队员精神崩溃,录音设备捕捉到未知音频,随后集体失踪。”
越往里走,空气越沉重。温度计显示零下四十度,但他们却感到一种奇异的暖意,仿佛体内血液正与某种外界频率同步升温。
终于,在一道深达百米的冰缝底部,他们找到了那座废弃科考站。
建筑几乎全被冰雪吞噬,仅剩半截金属烟囱露出地面。入口处挂着一块锈蚀的铭牌,依稀可辨字样:“极光-7号观测站?建于2018年?主题:跨物种情感传输实验”。
阿川推开门,寒气扑面而来,却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蓝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