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拒婚后我在国营厂开饭馆 第89(第2页)
以前村里红火的时候,也有外地人来这边安家。
后来政策不允许,大家陆陆续续就走了。
现在政策开放了,但就是一个小穷村也不吸引人来。
有人才有村,人丁越兴旺,地方越富裕,人就是财。
更何况来的可是个大学生。
批发麻辣烫
有了贺政晨的加持,果然第二天麻辣烫的产量就变成了六万了。
沈清月给钢铁厂留了一万五的麻辣烫。
她刚要开车去给下面的卖店和商店去送货,还没等走呢。
蒋玉拿了一张纸条找上沈清月道:“这个都是来钢铁厂找想要货的。”
,
沈清月给他们新手拿一千让他们试试,四万五千包刷拉一下就没了。
那些大的食品店,想增点量都没办法增。
……
之前只能托人才买的麻辣烫,现在去了卖店就能买。
甚至路边还有炉子支起来的小锅,可以去卖店买,拿到这里现煮,但得给一毛钱的手工费。
一般上班的人,哪儿有时间回去煮。
现有了这种路边帮煮的,可省了心。
直接去旁边卖店买了一个麻辣烫生包,直接在他这煮了。
这人笑吟吟的接过面,道:“要煮软点还硬点?”
这玩意有讲,要是硬点,吃着面条有嚼劲,像海带和土豆片这种吃着脆爽。
也有人爱吃软的,软的玉米面条都像化开了似的,粉糯粉糯的。菜也软烂,泡上麻辣烫的酱料包,黏糊糊的更入味。
“要硬点的。”
买完的女生就站在旁边等,不时的跟煮面的人搭话:“你咋不批点卖呢,这样还能多挣点!”
“没有那么大的本钱。”他也是看中的商机,一走一过听说他们买了没地儿煮,就想着家里炉子和锅都是现成的,水和碳约等于不要钱。
白赚点是点。
来之前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呢。
心态挺好,觉得大不了不赚,他也没搭啥。
没成想,大伙儿还挺捧场。
滚开的水煮麻辣烫也就是一分两分的功夫。
他一边捞面,一边收钱,一边煮下一份。
这边排长队。粗粗一看,得有三十个人。一人一毛就是三块钱,要是每天都有这个数,都赶上上班了。
小摊主越想心头越火热,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真挚了。
旁边卖店的侄子皱着眉头观察半天跑出来跟他叔叔说:“这人还真会挣。空手套白狼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