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2页)
按理说,这一年的故事,已经快讲完了。
但还有那么几个可爱的人,他们的画面,如同一个个镜头,在这故事的结尾,为我的未来打着预告。
第一个特写的镜头里,是一份协议书——
我之所在,是美国影戏院的办公室。
而桌上这份,是我曾梦寐以求的协议,此刻它出现在我的面前,显得这样不真实。雷玛斯与郝思倍在我的身旁,我们都有些惊讶:
这是布拉斯基的转让协议。
它长长数十页,每个字都带来梦想成真的光晕。
就很闪。
说高兴,是真高兴。说意外,也是真意外。我不敢置信的开了口:“你要把亚细亚影戏公司,全权转让给我?”
中国电影市场这块巨大的肥肉,才刚刚切下,那鲜美的肉汁甚至还没挤出半滴,他竟就舍得丢开?
布拉斯基轻轻一叹:“我来上海,原是想着,有清廷撑腰。可如今看来,这乱世将至,怕是要另寻出路。”
我展开协议,一边看着条款,一边在心中有些叹惋:布拉斯基把筹码押错了人,他将大量的精力,用来讨好清宫中人,并认为电影的观众,应是皇室贵族,这种思维,本就极为局限。
事实上,电影的受众,老少咸宜,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电影是造梦之物,而人皆有梦,本无高低之分。
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之后,布拉斯基已经意识到淘金的地方,也是藏雷的地方。他漂泊多年,爱冒险,却也能辨别风险,与清廷的密切合作,对他日后而言,会是一个地雷。
所以,敏锐的商人,懂得见好就收。
而我所关心,也在于此。
此时距离中秋,已过去一个多月,卫三原在医院中,身体渐有起色。哈同夫妻为他找了最好的医生,手术很成功,他体内的两颗子弹都已取出。
虽然他仍昏迷未醒,但医生表示,这只是时间问题。
盐帮在袍子哥的代理下,展开了对革命的投入。他们在事先联络好的基础上,正将军火运往各地。
哈同夫妻在维多利亚影戏院一役中,被清廷当作工具人,出钱出力出人,结果差点被炸飞,得知真相后也是气愤不已。
而清朝的衰亡趋势,他们看在眼里,这军火暗道一事,经解释后,他们顺水推舟,干脆表示愿为革命尽一份力。那只豪奢大鹅,一下子过回了平民的生活。
卫三原昏迷前点起的一道道星火,将在这历史大局中,烧成燎原之势。
这样的局势,也让我赚钱的心,回到了正轨:毕竟,当革命者的爱人,需要有信仰,还需要有点钱。
因军火库在脚下,我们搬到了另一处宅子,也是个货真价实的富人区:我不为奢侈,只为社交,风云即将变幻,我在黑白之间游走,处处活动都需要经费。
收购亚细亚影戏公司,这原也是我的计划——影院放映,只是电影产业的一环,要投入制作,才能掌控片源。
只是维多利亚影院仍在重建,我的资金尚有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