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1页)
半个时辰前。
慕府的地段比较偏僻,脚一进去,崔衍就感到了憋仄。
懒散的门房听见他们的身份,跑着进去禀报。不久慕家一家人包括为数不多奴仆都纷纷急忙迎出来。
崔衍打量着。
发现慕家一共有十口人。慕家五六十岁的父母,慕汇,他年龄相仿的妻子,还有怀抱里六七岁的小女儿。以及五个仆从,分别是那个门房,一个老妈子,一个老厨子,还有两个小丫鬟,分别站在慕家老太太夫人身边。
慕汇迎在最前,说起了行礼和问候的话。
崔衍应付着,却在观察他的模样。
三十岁上下的男子,神情却与在微月楼一见完全不同。
在微月楼,他抬首,露出一张平淡冷漠的面孔。
崔衍难以形容那种心中兀的不舒服那一刻的感受,只能描述为:非常诡异的感觉。如果硬要形容,只能说,像一把钝在刀鞘里锈迹斑斑的刀,带来不那么尖锐,但如跗骨之蛆般潜藏的危险感。
但现在,完全不同了,简直判若两人,如果不是崔衍记住了他的面部轮廓,确认过他的身份,还真的会怀疑自己找错了人。
慕汇在自己家里,气质简直温顺的像一只绵羊,带着一种老实巴交的木讷感。见到崔衍来访,更是没有半分在微月楼看到的挺直背脊,让人不容小觑的气势。
胁肩谄笑,一副唯唯诺诺的小官员作派。
崔衍本能的感到不舒服。
他不经意间打量着在场的其他人。发现了一个微小的,却不同寻常的细节。
大家都知道,在平常不经意的站位和微动作间,是可以反映潜意识与心理的。通常集体的站位可以反映很多东西和信息,而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推测,和对情况的认知。
姜渝此时也悄无声息的站在队伍中间,不动声色的观察着他们一家人的各异神情和反映。
很快,她也发现了那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慕汇夫妇,是不是站的太远了。
一般来说夫妻,本应是世上最亲密的人,应该下意识的靠近才对。
但慕家截然相反。
他的妻子拉着孩子,站得离他的父母近,而离慕汇本人很远,两人也没有任何契合的感觉。
总体来说,家庭中儿媳与婆婆的关系更难平衡,但慕家看起来倒是比别人更加和谐。
和谐到,慕汇站在前面,倒是孤身一人了。
这些微小的信息又分别代表着什么呢?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异常。姜渝思索着,决定暂时将这个细节放在心里。
一边的崔衍舌灿生花,已经将并不充分的理由说的万分高大上,且官腔民调,一套一套,老实的慕家人根本反应不过来,只能“哦哦”称是,还一边聊一边迎,一行人就要走进厅堂。
姜渝跟着走在后面,神色复杂。
真是没想到崔衍还有这样的本事。
一走进厅堂,就听见崔衍“诶”了一声。他清晰的声音传来:“你们府上还供奉了好几位菩萨呀。”
菩萨。
这个关键词进入姜渝头脑。
景乐寺就是佛寺,而且这里离景乐寺不远。
不过当今世上信佛教的人很多,连先太后和当今陛下也笃信浮屠,这也说明不了什么。
姜渝走进去,听见慕老太爷在和崔衍说他们几代人信佛的事。姜渝没有说话,也不想引人注意,只是无声无息走到旁边,观察着那几座正对大门,放在厅堂尽头佛龛上的三尊佛像。
果不其然摆的很讲究,供桌上整齐干净,一尘不染,一看就是经常打理。供果新鲜鲜亮,铜香炉插着三根点燃的香,灰白的细小烟气正在悠悠的笔直向上延伸飘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