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2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在数万人的战役中,这种程度的战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怪不得李将军说魏州战役是一场大胜,这种程度的战损确实称得上是大胜。尹千穗也在一旁听着,关于战损的情况,她和阿启的想法是一样的。但她总觉得李将军的做法有些熟悉。难道这就是古代版“缴枪不杀”吗?李将军看到陛下脸上的笑容,心中更为得意。可眼神再一瞟,发现皇后娘娘的的眉头似乎是紧紧皱着的。他猛然想起一件事,心里咯噔一下。皇后娘娘不会是误会了吧,他得赶紧解释清楚。“陛下,其实魏州之战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胜,太子殿下功不可没。”“哦,此话何解?”傅泽启确实没想到,魏州大胜的事情,还跟远在京城的玙儿有关。玙儿远在京城,对前线战事帮助最大的事情,就是解除将士们的后顾之忧,保障军事后勤。硬要这么说玙儿对魏州战役的胜利,有一份功劳也能说得通。可他的直觉告诉他,李将军口中的功劳应该跟后勤保障无关。果然,李将军接下来的解释,再次证实了他直觉的准确性。“回陛下,魏越开战不久,太子殿下便给微臣送了一封私信。信中都是太子殿下对前线的关切。殿下宅心仁厚,其中就有提到,若是战局明朗,为报我军将士安危,可提前招降。”“可若是降卒太多,岂非容易生变?”傅泽启眉头微微皱起,并不是所有战役都适合招降。那些招来的降卒,除了管饭之外,还必须派人严加看管。观察一阵子之后,可以吸纳一部分人进入自己的队伍中,弥补之前双方交战,产生的战损。剩下的人,一般都是直接放归。一旦降卒过多,消耗的粮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也不能随意吸纳,更不能任意放归了。人数过多,吸纳进自己队伍中的人,很难彻底将他们收心。放归的那些降卒,也容易在半途中,在军队后方隐蔽处落草为寇,扰乱治安。这也是为什么,武安君白起要将赵国四十万降卒全部坑杀的原因之一。可坑杀降卒这种事情,虽然能暂时解决降卒过多带来的问题,可留下的隐患也不少。服役傅泽启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听到李将军关于战俘的理解。第一反应,自然是忧虑。尤其是听到战俘人数有数万之多,心中更是一凝。李将军也不是傻子,听着陛下的口风,就察觉到了陛下心中的隐忧,立刻开始解释。“陛下且放心,太子殿下已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什么方法,细细说来。”傅泽启眉毛一挑,面露期待之色,静等着李将军接着往下说。“按照太子殿下所说,这些战俘可以先做服役驱使,架桥辅路,修复城镇都可以用他们。只要他们尽心做事,三年之后就可以凭借表现,制定放归顺序。这些战俘服役的几年中,我们也会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令其归化。”说明白一点,就是让这些战俘去承担打仗带来的城镇损毁。听起来,这些战俘好像很可怜,至少要打三年白工才能回家。但傅鸿玙这个计划,并不是要压榨战俘放劳动力。一来怕这些战俘就地解散之后,成为后方隐患。二来也是怕其中那些真心想回家的人,在回去的半路上再次被人裹挟,不得自由。只要这些战俘安心听话。按照傅鸿玙的计划来执行。他们在这三年中相当于集体打工,魏国是把他们当工匠来用,而不是当奴隶使唤。到时间后,魏国也会按照市场价,支付他们这几年工作的报酬。过程中对他们的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希望他们的情绪能够平和下来。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战俘来说,还是比较好接受的。至于,那些贼心不死,还在摆弄着小心思的人。魏国又何必待他们那般客气。傅泽启仔细一想,就明白了玙儿的意思。确实是个好办法。唯一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底层管理者的具体执行方式。有句话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就是下面的人,对上面的命令阳奉阴违。本来这是一个好方法,若是因为底下的人没有践行好,或者因为自己的私心私欲,做出了些不合时宜的事情。就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说,玙儿的计划明明是把战俘们当做工匠。但下面的人为了耀武扬威,拿吃卡要,直接将这些战俘当成奴隶使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