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通过盘查进入千湖之城(第1页)
登记员看了一眼林晚,嘿嘿一笑:“你小子艳福不浅。”但是也没有过多看,并不像外面的人,看到林晚林小满就走不动道,看来几十万人的城市漂亮的女人也有不少。
整个登记过程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充满了盘问、质疑和冷漠的记录。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张粗糙的、带着编号的硬纸卡片——临时身份证明。
与此同时,车辆检查也在同步进行。几个守卫仔细地搜查了每一辆车,敲打车架,检查底盘,甚至连座椅缝隙都没放过。
所有车辆都统一运到指定地点,对方开了一张简陋的收据,人员统一坐渡船进城,到了地点再各自凭收据领回,上面的东西少不了会被搜刮,幸好他们没开车进来。
“所有武器严禁私藏!城内自有法度!凭收据,离城时可申请领回,需缴纳保管费!”守卫冷冰冰地宣布。
看着被拿走的武器,王大柱嘴角抽搐了一下,但被陈默用眼神制止。
最后,所有人还被要求进入一个简陋的帐篷,进行所谓的“卫生检查”和“防疫消毒”。他们被要求脱下外衣,接受检查是否有明显外伤或传染病迹象,然后被用味道刺鼻的消毒液从头到脚喷洒了一遍。
当一行人终于拿着临时身份卡片,穿过那道沉重的、由机械操控的钢铁大门,真正踏入千湖之城的外围区域时,所有人都有一种脱了一层皮的感觉。
门内门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门外是混乱、绝望、赤裸裸的弱肉强食。
门内,是另一种形式的压抑——一种被高度组织化、规则化的钢铁秩序所笼罩的、令人喘不过气的“文明”。
映入眼帘的,并非想象中的密密麻麻、低矮破败的棚户区,而是一片片开垦的庄稼地,以及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劳动的人们。
难怪千湖之城还在不断的接受外来人员,这里一点也不拥挤,这里很大,他们需要很多人口。
巡逻的守卫小队步伐整齐,眼神警惕。高音喇叭里循环播放着城规:“…所有居民需遵守贡献点制度…禁止私斗…服从分配…”
陈默看了一眼手中那张粗糙的身份证件,又望向那片茫茫的田野以及远处楼房的轮廓,心中莫名的有一丝好奇和兴奋。
他们进入了千湖之城,但生存的挑战,似乎才刚刚以一种新的、更复杂的形式开始。
渡轮的柴油引擎轰鸣着,像一头年迈却仍有力道的巨兽,在湖面划出两道白色的水痕。陈默扶着甲板边缘的锈迹栏杆,指尖能触到油漆剥落处的金属凉意——这是一艘旧世界的观光游船改造的,船身侧面还能看到模糊的“千岛湖观光08号”字样,只是如今被灰色的防锈漆草草覆盖,只在船尾留下一小片蓝绿色的底漆,像块突兀的伤疤。
甲板上不算拥挤,除了陈默团队的九个人,还有十几个千湖之域的本地居民。他们大多坐在船舱外的塑料长椅上,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低声聊天,手里提着鼓鼓囊囊的布包,里面隐约露出蔬菜和鱼干的轮廓。一个穿着蓝色粗布褂子的老人正用草绳捆扎着几条刚买的鲫鱼,鱼鳃还在微微翕动,水珠滴在甲板上,很快被风吹干。
“这鱼真新鲜。”王大柱凑过去看,他天生对食物敏感,末世里能见到活鱼的机会少之又少。老人抬头看了他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淡淡“嗯”了一声,继续手里的活计——显然,对这些“外来者”,本地居民带着一种本能的疏离。
林晚站在陈默身边,目光掠过湖面。午后的阳光正好,洒在清澈的湖面上,碎金般的波光晃得人眼睛发疼。她忽然指着远处:“你看那些网箱。”陈默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成片的黑色网箱像方阵一样铺在水面上,每个网箱都用橙色的塑料浮球固定,浮球上印着“复兴委·水产区03”的白色字样。几个穿着防水裤的渔民正划着小木船穿梭在网箱之间,手里拿着长杆,不时探进网箱里搅动——那是在检查鱼群的状态。
“是草鱼和鲫鱼。”周小山也凑了过来,他出身山林,“看网箱的大小,一个至少能养上千斤鱼。这么多网箱,够好几万人吃了。”他说着,忍不住想起南宝山堡垒后面的小水库,那里也可以捕捞到肥美的鱼儿,想到这里,不经有些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