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寻常的黄昏(第2页)
[部门经理]:所有人注意!明天非必要不到公司!居家办公!等待进一步通知!安全第一!
群里瞬间安静下来,似乎都被这个词震慑住了,又似乎大家是沉浸在明日居家办公的好消息中,还记得几年前的疫情居家办公的快乐日子吗,独处、打游戏、睡懒觉……,陈墨心里一阵莫名的喜悦,至于新闻中的混乱离自己太过遥远,现在操心似乎还不是时候。
陈墨关掉群聊,继续点外卖,选了以往常买“何师烧烤”。他下意识地走到窗边,拉开窗帘一角,望向城市中心的方向。从他家西楼的高度,只能看到远处高楼林立的剪影和璀璨的万家灯火。解放路太远了,什么都看不见。但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仿佛能听到隐约的、不同于往常的喧嚣声浪,混杂着若有若无的警笛长鸣,穿透了宁静的夜幕。
城市的心脏地带,似乎真的有什么东西在失控地搏动、撕裂。
他回到沙发边,拿起遥控器打开了电视。本地新闻频道正在滚动播放紧急通知,女主播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再次提醒广大市民,请务必待在家中,锁好门窗!非必要不出门!解放路、中山路、文化广场周边区域己实施临时交通管制!请市民切勿前往!如有发现行为异常、具有攻击性的个体,请立即远离,并拨打110报警!警方和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全力处置…请大家保持冷静,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措辞严厉,却语焉不详。“行为异常、具有攻击性的个体”?官方也在回避那个最坏的猜测吗?陈墨的心一点点沉下去。他切换频道,其他台要么在播无关紧要的电视剧,要么也转发了同样的紧急通知。网络上的信息则更加混乱和惊悚,各种角度拍摄的短视频疯狂传播:摇晃的镜头里,是尖叫奔逃的人群、翻倒的车辆、狼藉的街道,以及…那些动作怪异、浑身浴血、追逐撕咬着活人的“人”。有些视频里,清晰地看到子弹击中那些“人”的身体,他们只是趔趄一下,又继续扑向目标。
这不是斗殴!这绝不是普通的暴力事件。刚才耳听消息无感,现在电视屏幕眼见为实,陈墨此刻还是有些心慌的,管他的,的过一天是一天吧!
玄关感应灯忽明忽暗,第七声敲门声响起时,陈默终于从沙发缝里惊醒。猫眼外的男人戴着蓝色头盔,面罩掀起一半,露出下巴上未刮的胡茬,保温箱边缘沾着可疑的暗红污渍——像干涸的番茄酱,又像某种更浓稠的液体。
“您的外卖。”他的声音沙哑,带着金属般的颤音,手里拿着有些变形的外卖保温袋。
“超时半小时,能差评吗?”陈默半开玩笑地接过袋子,由于经常点外卖,这个帅气又不修边幅的小哥陈默是认识的。
“别差评了。”平时爱跟陈默答两句玩笑话的外卖小哥赵磊突然转身首视陈默,瞳孔在楼道声控灯下泛着异样的光,“能活着收到外卖己经算走运。”
陈默看他这身伊拉克造型下意识后退半步,他摘下头盔,头发被汗水黏在额角,露出左侧太阳穴上新鲜的擦伤:“您没看新闻吧?二环高架堵成停车场,三车追尾的司机下车就互相咬——跟他妈丧尸片似的。
“便利店被抢空了,”他从保温箱侧袋摸出半瓶矿泉水,仰头灌了两口,喉结剧烈滚动,“我亲眼看见大妈们把货架都掀了,连宠物粮都论粒分。刚才给19楼送单,那户人家囤了二十箱泡面,堵得电梯都关不上。”
窗外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又骤然变调——像被掐住脖子的哀鸣。陈默望向客厅电视,屏幕上还停留在午间新闻画面:主持人笑容僵硬,字幕条写着《专家解读“新型狂犬病”传播风险》。
“您最好囤点东西。”他忽然压低声音,手套在防盗门把手上按出个湿痕,“水、压缩饼干、手电筒,能锁门的工具也行。我刚路过沃尔玛,卷帘门被撞出个窟窿,有人扛着液化气罐往外跑,保安拿橡胶棍砸他们脑袋,血溅得跟番茄酱似的——”
陈默这时候己经开始隐隐不安,他说,陈哥,我们虽然不认识,但是你人挺好的,每次都给我好评,我接下来说的事,你一定要记住他从裤兜掏出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用马克笔写着:【防抢指南】用湿毛巾塞门缝,堵死猫眼,夜间别开灯。
“这是我跑遍五个小区总结的。”他把便签塞进陈墨手里,指尖触到陈默手腕,陈默惊觉他的体温低得异常,“要是明天平台还能派单,我给您带包盐——现在这玩意比烟还金贵。”
走廊尽头的声控灯熄灭了,黑暗中传来拖沓的脚步声,像有人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在拖行。他猛地转身戴上头盔,面罩落下前,他嘴角扯出个难看的笑容:“祝您用餐愉快,记得锁门。说完,他转身要走,陈默喊到:别走呀,留个联系方式,万一以后有什么事,我们可以相互帮助。他说背面有我电话。
捡起便签,背面印着外卖平台的广告语:每一份送达,都是温暖的相遇。印刷字体上面有小赵写歪歪扭扭的一串电话号码。
此刻突然想起了林小满,他们偶尔会微信联系,聊聊天,她不是陈默女朋友,只是办公室同事,但是相互喜欢,相信各位都经历过这个美好的时段,你们懂得那种。
聊天记录:
21:03
林小满:陈默!到家了吧,今天的朋友圈和新闻你都看到了吧
配图:某医院走廊监控截图,穿病号服的男人咬住护士手臂
陈默:到家了,想哥哥了?
配图:坏笑坏笑
21:07
林小满不搭这茬,顾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