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1页)
“为什么?”
彭警官把雨刷的速度调快,前车玻璃上出现了短暂的清晰,“我一站起来,稍微挪开眼睛,他就赶紧伸手去把书页上的褶皱抚平。一页一页的,单是我看到的这个动作就重复了七次。你猜他现在在干什么?”
小柳托着腮想了想,表示猜不到。
“来的路上,那本书肯定被雨水弄得又潮又湿,他一定在拿着吹风机烘干。”彭警官突然一个急刹车,前面一个雨水淋透的人疯狂地摆着手。
“哎呀,真是你们。我老远就看到是警车,救星,大救星。”在那座红白参半的桥上,淋得像个稻草人一样的袁野强行挤上了这辆车。他的头发一直滴着水,脖子上因为寒冷而泛出细细的鸡皮疙瘩。
“来找老钟谈一些——稿子方面的事。谁知道下雨了,打不上车回去了。”袁野毫不在意地把手里一直抱着的文稿丢在座位上,然后找小柳讨了几张面巾纸擦眼镜。
小柳看到,这份被雨水打湿的稿子是手写的,上面流淌着淡蓝色的笔迹和红色的圈圈画画的痕迹。
这份稿子是《枕头人》的初稿,小柳随意翻看了几页,却发现和自己印象里的故事截然不同。袁野还在专心致志地擦着眼镜,他嘟囔着,“改了,改动很大。当时写完之后,不知道他怎么想的,非要改几个人物。阮阮,他按照新闻上那个女孩儿改了;大象,他也特意把这个人写得又胖又壮;小花……我简直怀疑他是不是去病房特意看过这个女孩子,症状、时间、年龄,完全对得上。当时我是不同意临时这么改的,谁知道改了之后,还真就那么巧的出了几件事……”
彭警官在一处红灯前停下了,雨还在下着,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
他回过头看看,袁野的镜片上浮起了白白的雾,正在意味深长地对着他笑。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2)
1
在那段阴雨连绵的路上,“阿囡”这个名字再次进入了彭警官的视野。
“瞧今天这雨,本就不该出门。”袁野下意识地拨动自己的长发,用打了绺的头发来遮盖紧张的眼神,“都是老钟说,阿囡告诉他故事不能这样讲。重印的版本里要修改字句……”
他不确定小柳和彭警官到底对“阿囡”这个人感不感兴趣,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
一旦开了头,练习过多次的话语就像雨丝一样滴滴答答落了下来。
袁野说,z先生母亲的葬礼是阿囡帮着打点的;袁野还说,关于把无名尸案和《枕头人》联系在一起,其实也是阿囡的主意。
“我记得当时你说是你想到的。”小柳不慌不忙地提醒他。
“什么?”袁野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其实不是我。咳,我只是希望在警察面前显得……聪明一些。是阿囡,老钟在电话里说,阿囡出了这么个主意,我一琢磨,确实是好办法。”他明显地变得语无伦次起来。只是彭警官一直没有如他所愿来追问“阿囡”相关的事宜,反而侧脸的线条越来越严肃。
在这次策划好的“偶遇”之前,z先生和袁野曾一度很苦恼如何让“阿囡”这个名字合理地出现在警方的调查中。
他们两个人在“阿囡”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创作热情,乐此不彼地描述“阿囡”的外貌、性格、癖好,甚至将那本z先生赶制出来的日记打造得犹如“阿囡”的人物小传,一个女人平凡无奇却又暗藏诡谲的人生在里面尽数体现。“阿囡”越来越丰饶,像藏匿于山坡后的酸枣林,枝繁叶茂却无人知晓。
“难道是我模仿的姿态不够像个女人?”z先生站在镜子前苦思冥想。
“不是这个原因,老钟,说真的,我一直觉得你有些……女里女气的。肯定不是这个原因。”袁野抓抓头发。
事情仿佛就卡在了这里,他们像两名备足粮草、思谋好了战法,却偏偏不知道如何号令千军的将军。
2
离袁野的目的地越来越近,他焦躁地摘下眼镜,反复擦拭着,试图再做点什么来拖延时间。
他的包里还有一张被雨打湿的邀请函,按照原本的计划,今天他要让“阿囡”以一个可疑的姿态出现,然后再自然而然地交给小柳这张邀请函。
这场媒体见面会是以图书公司的名义办的,主要还是为了袁野代写的《枕头人·2》来做宣传。在袁野的大力推荐下,带有禁忌感的北极馆成为见面会的举办地点。他添油加醋地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参与者要戴动物面具,再比如场馆里不摆放桌椅、只放置无数形态各异的枕头。
在他的构想中,他应该由那摞笔迹迥异的手稿开始,向小柳抛出一个又一个关于“阿囡”的信息,然后自然而然递出那张邀请函,请小柳在一周后来参加见面会,并暗示小柳自己有许多关于“阿囡”的问题要谈一谈。
只是,彭警官和小柳听到他屡次提起这个名字,越发地缄默。袁野注意到,小柳戴着耳机在回放音频,而彭警官凝神静气,总是从镜子中看向自己,却又不发一言。
车停在小区门口已有五分钟了,袁野实在没有拖延的理由了,只能打开车门,跳进雨中,然后快速地抽出那张邀请函,语气直剌剌的,横冲直撞,像是谁在大雨中猛地撑开了一把大伞,“那个,小柳,我们邀请忠诚读者参加。就在下周,有空可以来玩。”
一只手从驾驶座探了过来,赶在小柳前面接住了邀请函。彭警官惦着这轻飘飘的卡片,笑着说:“好啊。就只有一张么?一定赶到。噢,对了,你们怎么知道小柳今天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