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收益结算等待舆论发酵(第1页)
左手招呼杜超联系和公司有合作的媒体,右手顾杰直接约见王常田。
“顾导,不知道这次约我,所为何事?”
“想必王总你是知道这两天业内最大的新闻的吧。”顾杰直抒胸臆,毫不拖泥带水。
王常田笑着点了点头,如果他王常田不知道,那业内也没几个人知道了。
一个不算太高明的手法,但很实用。
“顾导你放心,这次没我们光线的事,毕竟我还想着未来继续和禾川象限合作呢。”王常田以最快的速度将光线摘了出去。
“王总说笑了,我敢直接约,肯定是心里有数的。”顾杰笑道。
顾杰敢直接找王常田,最大的原因在于光线没有制片,没有艺人业务,进入电影行业也不过才一年。
同禾川象限一样,不算电影圈传统大公司,不算既得利益者。
没有必要花钱、费精力去阻击禾川象限的发展。
“这次我找王总,是想通过光线的渠道买点媒体资源。”
“王总你放心,一切按市场价走,绝不让光线吃亏。”
光线不投资、不控股任何媒体,但多年积累,让它的媒体资源在整个影视娱乐圈都数一数二。
王常田颔首:“买点媒体资源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顾导你这是想干什么,反击还是?”
“反击倒也算不上,只是想把这件事情炒得更热一点而已。”
听顾杰这么一说,王常田来了兴趣:“炒的更热一点,那后续怎么收场?”
“不收场。”
“不收场?”王常田惊讶。
“是的。”顾杰微笑回应。
范兵兵处于风暴中心的这个事实是没办法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沿着这条路子一直拔高下去。
利用媒体不断拉升范兵兵的公众关注度,让她的曝光量彻底压死同期所有艺人,成为媒体焦点。
一个明星从来都不怕身上有争议,最怕的是根本没人关注。
完成鉴定后,无论是否还有网友质疑鉴定结果,顾杰都能够顺理成章地将舆论焦点从“是否整容”转向为“争议的解决态度”。
半推半就塑造“敢对抗、不示弱”的强势形象,进而强化个人标签。
至于隐藏于幕后的人究竟是华宜、博纳、星美,还是唐人、寰亚、英煌。
反正很难查出来,那干脆就放下这部分,将重心全部放在打造范兵兵身上,自然也就没有“收场”一说。
将幕后人花钱买的的通稿,变成推高范兵兵知名度的助力。
当然,短期内范兵兵必须要承担着较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包括部分路人对“真实性”的信任危机。
王常田琢磨了下,无论最后这件事是否存在收场,这和光线都没有关系。
就和一战、二战时期的美国一样,卖武器坐收渔翁之利。
最后赢的人是谁也无所谓,光线肯定不是输家,该赚的钱一分不少。
“顾导,出售媒体资源没问题,我会让公司员工配合你的,就是不知道你需要多少?”王常田问道。
“越多越好。”
从第二天开始,光线的媒体渠道,同禾川象限有合作的媒体,开始全方面推送范兵兵整容一事,媒体报道量至少比起初高了三倍。
“《切内眼角,一个看不出来痕迹的美容手术,但它可以让范兵兵的眼睛看起来变大》”
“《磨腮,隆鼻,切内眼角,细数范兵兵做过的整容手术》”
“《能做得好花瓶也不容易,一个女明星为此做出的努力》”
“《眼角“整容图”曝光,人造颜值》”
“《所谓整容地址,小编追踪后发现院方位置前后不一》”
看着铺天盖地的报道,范兵兵脑子一片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