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盛世明君(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颛顼帝的丧钟,沉闷而悠长,如一道沉重的叹息,响彻在古老的轩辕城上空。那钟声,仿佛带着无尽的哀伤与肃穆,震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每一声钟鸣,都像是在诉说着这位伟大帝王的一生,那些金戈铁马、纵横捭阖的岁月,如今都随着这钟声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此时,穷蝉正在不周山脚检阅军队。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如同一头头凶猛的野兽在咆哮,吹得军旗猎猎作响。青铜矛林立,反射出的寒光连成一片,恰似父亲陵墓旁结霜的松枝,透着一股冷峻与森严。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他们的脸庞被寒风吹得通红,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忠诚。

穷蝉身着厚重的战甲,身姿挺拔如松,站在军队前方。他那坚毅的面容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中却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哀伤。父亲的离世,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失去了亲人,更是失去了一位导师和领袖。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要守护好这颛顼帝留下的基业。

“殿下,高辛己经回城了。”副将低声提醒,声音在风中若有若无,却如同重锤一般敲在穷蝉的心上。“他带回了东夷族的贡品。”

穷蝉的佩剑在鞘中轻颤,似乎感受到了主人内心的波动。那个玄嚣的孙子,每次出现都让他如鲠在喉。十年前,父亲颛顼帝平定共工之乱时,高辛十二岁,却己在治水辩论中崭露头角,他的见解独到,思路清晰,让那些饱经世故的老臣们都不禁啧啧称奇。从那时起,穷蝉便对这个堂弟多了几分留意,也多了几分莫名的警惕。

穷蝉想起高辛,心中就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高辛的才华与智慧,那是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另一方面,他又隐隐感觉到高辛对自己构成了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于武力,而是来自于人心。高辛的名声在部落中越来越响亮,他的每一个举动都能引起众人的关注和赞赏,这让穷蝉感到不安。

穷蝉望着北方,黄帝陵的方向,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撒去。那泥土在风中飘散,如同他此刻杂乱的思绪。“传令全军拔营。”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回去守灵。”

军队开始行动,整齐的脚步声在山脚下回荡。穷蝉骑在战马上,默默地思索着。回到轩辕城后,他知道自己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高辛的归来,必定会在部落中掀起一阵波澜,那些关于下一任首领的传言或许会更加甚嚣尘上。

当穷蝉的军队抵达城郊时,暮色己经悄然降临。天边的晚霞像是被泼洒的鲜血,渐渐融入深沉的夜色之中。轻柔的晚风中,飘来阵阵粟米的香气。那香气,浓郁而,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丰饶。沿途的农田里,农人们正围着篝火欢快地歌唱。火苗在风中跳跃,映照着他们朴实而满足的脸庞。那歌声清脆而质朴,宛如山间的清泉,在夜空中流淌。歌词传入耳中,穷蝉猛地勒住缰绳,他的坐骑扬起前蹄,发出一声嘶鸣。穷蝉的脸上露出惊愕与不悦的神情——他们唱的竟是高辛创作的《稼穑歌》!

这首《稼穑歌》,本是高辛为了鼓励农人辛勤劳作,歌颂丰收而作。歌中描绘着春种秋收的喜悦,讲述着顺应天时的智慧。如今,在这城郊之地,从这些普通农人口中唱出,穷蝉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看着那些沉浸在歌声中的农人,心中暗暗思忖:这个高辛,究竟用了什么手段,让这些百姓如此倾心于他?

“殿下你看。”副将指向远处的沟渠。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仿佛给世间万物披上了一层银纱。新修的水道像银线般纵横交错,将河水巧妙地引向干旱的坡地。水流在月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宛如无数条灵动的银蛇。这种前所未有的灌溉法,正是高辛发明的。他深入田间,观察地势,研究水流走向,历经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终于创造出了这能让农田焕发生机的灌溉之法。如今,哪怕是最偏远的部落,也在广泛使用,极大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穷蝉望着那有序流淌的河水,心中的嫉妒与不甘愈发浓烈。他自认为拥有高贵的出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可在这民生之事上,却远远不及高辛。他握紧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高辛知道,权力的真正掌控者究竟是谁。

城门处,高辛正带着陈锋氏族人迎接。这个二十二岁的青年,身着粗麻衣裳,腰间只悬着一块磨得发亮的龟甲。那龟甲,是他多年来占卜农事、预测天时的伙伴,见证了他为百姓付出的无数心血。与披甲执锐、威风凛凛的穷蝉相比,他简首就像个朴实的乡野农夫。他的面容被岁月和阳光刻下了痕迹,眼神中却透着温和与坚定。

“兄长节哀。”高辛恭敬地行礼,声音平和而沉稳。穷蝉的目光却落在他手腕上系着的玉龙佩上——那是父亲赐予的,颛顼平定共工时佩戴的信物。这枚玉龙佩,造型古朴而精美,龙身蜿蜒,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它象征着无上的荣耀与信任,曾经是颛顼权力与威严的象征。如今却戴在高辛的手上,穷蝉心中五味杂陈。

穷蝉想起了父亲在世时,对高辛的赞赏与偏爱。高辛总是专注于民生之事,关心百姓的疾苦,他的种种举措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而自己,一心追求权力与霸业,却忽略了这些最根本的东西。此刻,看着高辛手上的玉龙佩,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欲望,他想要夺回这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耀。

“高辛,你可知这玉龙佩的意义?”穷蝉冷冷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胁。

高辛抬起头,目光坦然地与穷蝉对视,说道:“兄长,我自然知晓。此玉佩象征着先王对百姓的关怀与守护。我佩戴它,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以百姓的福祉为己任。”

穷蝉冷笑一声:“哼,说得倒是轻巧。你不过是一介乡野之人,怎配得上这玉佩?”

高辛并不气恼,依然平静地说:“兄长,荣耀并非只在于出身与武力。能为百姓谋福祉,让他们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荣耀。这玉龙佩在我手中,我定会不辱使命。”

穷蝉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他拔出佩剑,指向高辛:“今日,我便要夺回这玉佩,让你知道,权力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

陈锋氏族人见此情形,纷纷紧张起来,他们围在高辛身边,严阵以待。高辛却抬手示意大家镇定,他看着穷蝉,目光中没有丝毫畏惧:“兄长,若你执意如此,我不会反抗。但我希望你能想一想,这场争斗,最终受苦的会是谁?是城中的百姓,是那些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人。我们都是先王的子孙,本应携手为百姓谋福,又何必自相残杀?”

穷蝉的手微微颤抖,他的内心在挣扎。一方面是对玉龙佩的渴望,对权力的执着;另一方面,高辛的话也让他陷入了沉思。他望着那些质朴的百姓,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曾在田间玩耍,感受过百姓的质朴与善良。如果因为自己的私欲,让这片土地陷入战火,让百姓生灵涂炭,自己又是否能心安?

就在穷蝉犹豫不决之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那是城中的百姓得知了消息,纷纷赶来。他们手中拿着火把,照亮了整个城门。百姓们看着穷蝉和高辛,眼中满是担忧与期盼。

一位老者走上前来,对穷蝉说道:“殿下,高辛为我们做了许多实事,让我们有了充足的粮食,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我们知道您也心怀大志,但恳请您不要在这时候挑起争端。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和平与安宁啊!”

其他百姓也纷纷附和:“是啊,殿下,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穷蝉望着眼前的场景,也不好再发作,于是,缓缓放下手中的佩剑,哼了一声:“高辛,今日我暂且放过你。但你要记住,若你不能好好守护这玉龙佩所代表的荣耀,我定不会善罢甘休。”

高辛微笑着点头:“兄长放心,我定不负百姓,不负这玉龙佩。”

穷蝉微微点头,算是对高辛的回应,两人一同踏入城中。城中张灯结彩,可这喜庆的布置在百姓们沉浸于颛顼帝离世的悲痛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过,百姓们眼中还是闪烁着对高辛带回的贡品和新的治水之法的期待。

穷蝉走在热闹的街市上,周围的喧嚣与繁华却丝毫无法驱散他心中的烦闷。他目光阴沉地看着那些因高辛的到来而兴奋的百姓,心中的愤懑如潮水般翻涌。在他看来,高辛的这些举动,无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是在有意拉拢人心,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他觉得自己多年来的努力都被高辛轻易地掩盖了,这让他如何能忍。

守灵期间,穷蝉时常陷入沉思。他的思绪飘回到过去,想起自己多年来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部落的安定与繁荣立下赫赫战功。每一场战斗,他都冲在最前面,身上的伤痕便是他荣耀的见证。然而,高辛似乎凭借着一些巧妙的手段和新奇的想法,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众人的赞誉。这让他心中很是不甘,一种强烈的嫉妒在心底滋生。

一天夜里,月色如水,洒在部落的每一个角落。穷蝉独自来到宗庙。宗庙中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祖先的牌位整齐地排列着,在微弱的烛光下显得神秘而庄重。穷蝉缓缓走到祖先的牌位前,双膝跪地,眼中满是迷茫与愤懑。他默默祷告,倾诉着心中的困惑。

“祖先啊,我穷蝉一心为部落,为何如今却被高辛这般轻易地超越?我所付出的一切,难道都被众人遗忘了吗?”穷蝉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哽咽。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在寂静的宗庙中显得格外清晰,穷蝉心中一惊,回头一看,竟是高辛。

“兄长,深夜至此,所为何事?”高辛轻声问道,他的声音平和而温柔,在这静谧的氛围中却让穷蝉觉得格外刺耳。

穷蝉冷哼一声,站起身来,不屑地看着高辛:“我来祭拜祖先,思考部落的未来。不像你,西处卖弄,博得众人欢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嘲讽与敌意。

高辛并未生气,反而微笑着走上前,他的笑容真诚而坦然:“兄长误会了。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为部落尽一份力。治水之法、稼穑之歌,都是为了让百姓生活得更好。”

穷蝉不屑地说:“哼,说得倒是轻巧。你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你以为你那些小把戏能蒙蔽众人的眼睛,可我却看得清清楚楚。”

高辛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兄长,你若不信,大可去问问百姓们。治水之法己经在一些地方试行,效果显著,百姓们免受洪水之灾,庄稼也有了好收成。稼穑之歌能让大家更轻松地劳作,提高效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对部落有益的事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