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牛棚寻踪暗藏玄机(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张老西和李老栓被郑龙押着,急匆匆又心怀鬼胎地各自回家取鞍具了。偏院里暂时只剩下赵雄、吴文、王老五和林小乙,以及那头依旧茫然反刍的水牛。

气氛并未因找到了突破口而完全放松,反而更添了几分悬疑和紧迫。赵雄负手而立,目光不时扫向院外,等待着那决定性的物证。吴文则再次检查着刚才的记录和草图,确保万无一失。

王老五凑到赵雄身边,递上汗巾:“头儿,喝口水歇歇吧?这大日头晒的。等那俩家伙回来,一看鞍具不就什么都清楚了?”他试图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

赵雄接过汗巾擦了把汗,嗯了一声,但眉头并未完全舒展:“但愿如此。只是…单凭鞍具压痕,若对方咬死不认,或说鞍具是新换的、借用的,亦或是牛本身近期有所不适,仍恐有扯皮之处。”多年的刑侦经验让他习惯性地多想几步,追求更扎实的证据链。

吴文闻言,也抬起头,推了推鼻梁(虽然他并没有眼镜,这只是高逸下意识观察到的类似推眼镜的思考动作),沉吟道:“头儿所虑极是。若能再有些旁证,譬如…这牛平日所处的牛棚环境,或常食的草料,或许能与鞍具痕迹相互印证,更为稳妥。”

“牛棚?”赵雄目光一闪,“对!若是自家长期饲养的牛,其牛棚内的细节——卧痕、残留饲料、甚至粪便堆积的形态,都应与别家不同!”他越想越觉得有理,立刻下令:“走!趁他们还没回来,我们立刻去张家沟,亲自查验两家的牛棚!”

这是一个极佳的主意。现场勘查往往能发现意想不到的线索。

“王老五,你留下,等郑龙回来,让他看好人犯和牛!”

“得令!”王老五应道。

“吴文,你随我去勘查。”

“是,头儿!”

赵雄目光扫过,看到又试图缩到角落去的林小乙,想起刚才那点莫名其妙的“巧合”,心里一动,也不知是出于何种心理,指着他道:“小乙,你也跟着!带上记录本和…和装证物的布袋!手脚利索点!”

林小乙(高逸)心里咯噔一下。‘亲自勘查现场?正合我意!但让我跟着?是单纯缺个跑腿的,还是…那点无心之言终究引起了他一丝注意?’他心中瞬间警铃大作,提醒自己必须更加小心。

脸上却立刻露出惶恐和些许笨拙的兴奋:“啊?我…我也去?是!头儿!我这就拿!”他手忙脚乱地跑去拿记录本和布袋,还“不小心”被门槛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引得王老五发出一声嗤笑。

赵雄看着他那毛手毛脚的样子,刚刚升起的那一丝微弱疑窦又消散了,无奈地摇摇头,率先向外走去。

张家沟离县城不远,步行两刻钟便到。村里人见官差去而复返,首奔张、李两家牛棚,纷纷围拢来看热闹,又被赵雄厉声喝止在一定距离外。

勘查先从李老栓家的牛棚开始。这是一个简陋的茅草棚子,略显凌乱,地面堆积的粪便和草料残渣似乎有些日子没彻底清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牲畜臊臭味。

吴文屏住呼吸,仔细勘查。他检查了食槽里的残留物,又观察了地面牛卧趴的痕迹,甚至用小木棍拨开粪便查看。赵雄则主要查看棚内悬挂的挽具、犁具等物,与记忆中的压痕进行初步比对。

林小乙跟在最后,手里拿着布袋和记录本,看似无所适从,眼神却像最精密的扫描仪,快速掠过每一个细节。

高逸的思维在高速运转:‘粪便形态能反映近期食谱…卧痕深度和形状能反映牛的休息习惯和地面软硬…食槽残渣能看出饲料配比…墙壁、木桩上的摩擦痕迹可能对应牛身的某些部位…任何一点与那头牛现状不符之处,都可能成为线索。’

吴文勘查得很仔细,但似乎并未发现特别异常之处。李老栓家的牛棚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农户家的牛棚。

“去张老西家看看。”赵雄沉声道,脸上看不出喜怒。

一行人又来到张老西家的牛棚。这个棚子显然更整洁一些,虽然同样简陋,但地面清理得相对干净,垫草也显得新鲜些。

吴文同样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赵雄则拿起棚里挂着一副旧鞍具仔细看着。

林小乙依旧扮演着跟班的角色,这里站站,那里看看,似乎因为帮不上忙而有些局促。他的目光扫过食槽,扫过地面,扫过角落堆放的少量草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