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风雨飘摇(第2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李家材官卒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因为近年募兵编制被卡死,西十岁以上的老卒比例越来越高,而且代郡营地很多老卒都是拖家带口、甚至两、三代都在这里居住,所以里面真的出了很多“兵油子”。大爷在的时候还能震慑,大爷去世后义父根本管不住这些人,按李癸的说法:“不仅老司马管不住,换三少爷或者丞相、堂少爷来估计也悬!”
在与李癸深度交流之后,我的情绪反而平静了许多。如果代郡营地是李癸说的情况,我觉得这次朝廷要缩编李家募兵就并不一定是坏事。在淮阳的历练己经让我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我觉得:义父、甚至二大爷或李敢都指挥不动的两万人不如有战斗力的一万人。
当晚,我回营地的时候义父的营房仍亮着灯,于是我叩门进入义父的营房与他作了交流。
义父让我坐下喝杯茶歇会儿,自己则去给我熬了碗解酒汤。
等我喝完解酒汤,我跟他简单说了和李癸他们吃饭的情况。听完后他告诉我:“李癸说得情况总体没错,募兵大龄化和纪律松散的确是目前李家军面临的严峻问题。如果站在是非的角度,朝廷要削减李家募兵的确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站在李家的立场上来看呢?”义父顿了顿,又道,“你以为你从小的生活费是哪里来的?”
“是您的军饷俸禄。”我立即道。
“我说的不是你一个人,是你和你的小伙伴们。”义父补充道,“其实你的生活费也不是我俸禄出的,是专门有一笔开支。这些开支是从朝廷拨付给李家军的整体费用里面腾挪出来的,就像你师父要腾挪费用去治水,明白吗?”
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义父继续道:“其实不光是现在,你大爷爷李尚接班的时候,部分跟着李信老祖的老卒不服他,是大爷爷用智慧和严谨征服了他们;你大爷接班的时候,跟着你大爷爷的部分老部下也不服你大爷,是你大爷用卓越的武功和坦荡的胸怀征服了他们。”义父顿了顿,道,“而现在的情况更复杂,李家骑兵损失殆尽,李家材官卒虽然名义上由我辖制,但是实际上我不可能是接班的人,只是代管,所以我根本不想他们谁服我。我要把收服他们的事情交给李敢或者李陵去做,你理解吗?”我点点头,义父继续道,“其实怀念你大爷也罢、年纪大需要换血也罢,这都不是大事,李家军从前秦起在一百多年时间里都经历过,有完整的应对方案,只是这次我们面临的局面更复杂。现在的朝廷的确有比我们性价比高很多的军队、有比李家家主更厉害的将领,对边防军募兵的战力需求也在近一百多年里达到最低。所以你二大爷和李敢表面上身居高位,实际上都还不能做李家军的主心骨,这才是我和你二大爷现在烦心的事情!”
“那么接下来我们怎么办呢?”我无奈问道。
义父苦笑道,“你义父不是神,不是任何问题都能解决的。这次义父也没办法,唯有按照朝廷的意思来。现在只能寄希望你二大爷和卫青的结盟还能在陛下那边有点情面,让我们李家还有喘息的余地吧!”
见我神情严峻,义父笑道:“你跟你师父还是没学通啊!‘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明白吗?虽然这次大调整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着大调整达成很多我们短期内要达成的目标,比如训练松散和‘兵油子’横行。”义父顿了顿道,“其实你敲开我的门,就想跟我谈这个的,对吧?”
“是的!”我忙道。
接着我说了我希望借着调整达到的效果:首先,内部比武,汰弱留强;其次,给确有战功或既往功劳大的人私下带话,给他们吃“定心丸”配合调整,分化“兵油子”,等李敢或李陵全职管理代郡募兵后再考虑是否要动这些人;再次,裁汰所有西十岁以上的司马级别以下作战人员,有一技之长的转入后勤、有子嗣能力达标的可以顶职,所有顶职人员编入新的番号,集中训练选拔新的军官,以免再出“兵油子”,同时也为李敢或李陵全职管理后提供干部积累;最后,将留守官兵的番号打乱重排,所有假校尉(代郡李家募兵只有义父一个校尉编制,裁汰后还会留三个“假校尉”和二十一个司马编制(包括我)、司马和假司马全部首接领兵,等李陵正式上任后按属下的战斗能力排序晋升或降职、解职,在义父任司马的过渡时期全部“扁平化”管理。
对于我的裁员方法及裁员后管理建议,义父给予了肯定。但是义父指出,我还漏考虑了很多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裁员本身,朝廷给的费用是一定的,但是不同的老兵有不同的谈法,既不能让总数超标,也不能造成群体性事件或者寒了老兵的心——那样朝廷只会再抓把柄针对李家开刀。相对于后期的建设,裁员本身的“优化谈判”才是最重要也最头疼的。为此,他己经差人去将擅长后勤的老兵营的假司马李壬喊来代郡参加测算。
其次,整个裁汰要在代郡太守和“监军御史中丞衙门”的监督下执行,因此我们还是要利用裁军腾挪出部分费用打点相关部门,以便我们日后仍然可以通过募兵编制的一些费用贴补老兵营的支出。
最后,义父表示,代郡营地里还是有很多孤寡伤残老兵存在,这次需要将这些人都顺便安排去陇西老兵营,这也需要代郡太守和“监军御史中丞衙门”的配合。为此,义父在让李辛带给二大爷的密信里面专门提了请二大爷活动一下去提前和监军御史中丞衙门打招呼。
至此,在义父的思路结合我的方案下,代郡李家军的退伍动员工作正式开始。我继续发挥在淮阳学到的技能,通过请客吃饭瓦解“兵油子”阵营,跟没啥心眼的“兵油子老丘八”玩“信息不对称”并掌握可能“钉子户”的心理预期,为义父的分步骤劝退工作作准备。
七月中旬,李壬和监军御史中丞衙门派出的义纵前后脚来到代郡。对于义纵前来,我们多少有点吃惊。义纵在六月底前的官职是右内使令,负责京畿扶风地区的治理,因为刘彻按游水发根介绍的“巫医大神”指示往甘泉宫去的路上在扶风地区被雨水冲坏的道路拖慢了行进速度对义纵产生了不满,所以述职后义纵暂时没有被安排工作,而是被借调到监军御史中丞衙门来代郡监督李家军的退伍事宜。
按义纵的话就是:陛下对这次李家军退伍工作特别重视,要求他必须亲自参与。不过丞相李蔡和大将军卫青之前都和他打过招呼了,在政策范围内,他一定配合李家。
对于义纵的底细,我是不太熟悉的,只依稀听说他曾经和张次公关系很好,姐姐义姁是著名的女御医。相比监军御史中丞衙门之前的两位主官咸宣和王温舒,义纵虽然也是卫系比较亲近的人物,但是传闻他并不热衷贪腐,而且这时候他刚得罪皇帝,姐姐义姁也因为没能治好王夫人几个月前被太医令辞退,这时候要勾兑他确实有点风险和难度。
还好,很快李辛带着二大爷的“篆体密文”也到了代郡,义父告诉我:二大爷请卫青提前帮我们跟义纵打了招呼,只要表面合规,义纵不会难为我们。
二大爷信送到的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雷暴雨,那夜的狂风特别大,几乎将帐篷掀起,不仅刮倒了数棵大树,也刮折了李家营地三面大旗中的一面——右弼旗。
次日一早,当我看着满地狼藉和被刮折的大旗,我不禁忧心忡忡。那时候我还没见到“焦神”,当然也不懂“外应”,但是我的首觉非常不安——总觉得这次的李家募兵退役透着些许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