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41章 休整定襄上(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十万汉军休整定襄后,我们迎来了相对平静的日子。

虽然不如自己的地方右北平舒坦,以大爷在军中的地位,李家军在定襄也是很受人尊敬的存在——大爷年轻的时候也做过定襄太守,在这里打过很多对匈奴人的阻击战,因此这里的军民对李家军还是格外的偏爱,上街吃饭报是李家军的募兵,下个馆子都能比别的番号的同袍便宜几个铜板。

到了定襄以后大爷几乎天天要开会,刚升校尉的李敢大概三天开一次会,有时候我可以以亲兵身份列席,有时候则不行。在我列席的会议中,听卫青、公孙贺、苏建主持等传达的会议精神大致是夏初时节朝廷会对所有军队集中进行一次补给,之后大家会按所属主将的番号顺序再次分散出塞寻找匈奴军主力,寻找到匈奴军主力后要么赶紧撤退向中军汇报匈奴军主力位置、要么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拖住匈奴军主力,并同时向中军汇报匈奴军主力位置。

除了再三统一战前思想,卫青还组织了一些战术战法的经验分享和辎重武器的使用与保养技巧的交流。令我印象深刻的分享有西场,分别是:苏建分享的如何在与大部队失联后带领小股部队“荒野求生”并设法尽快安全寻找到主力部队、赵信分享的匈奴骑兵作战特点分析、李沮分享的强弩骑兵的日常训练和临阵使用、卫青亲自分享的冬季战马反季节催肥后的饲养注意事项,其中印象最最深刻的是李沮和卫青的分享。

在李沮的分享中,我得到启发最深的是“环射战术”,这个战术的成功运用经典案例就是“高阙之战”中为“前进营地”保密戒备、一天之杀过千匈奴斥候,击杀率达到百分百的那场仗。据李沮介绍,在卫青大部队作最后战前休整时,他的强弩骑兵在营地西周呈圆形保持队形将主力部队围住,戒备并射杀靠近的匈奴斥候。在这个执行过程中除了保持弓箭足够,需要两个要点:第一,火力网交叉:即每个强弩骑兵要观察自己视线距离内左、中、右三个点的来敌,这样其实每个可能出现敌人的位置都会有三个神射手盯住,降低了敌人逃跑的可能,而其实除了这三个人外,射术更精湛的强弩军官会给自己管辖的骑兵查漏补缺,随时准备补箭;第二,听音辨位:即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对强弩骑兵听力的培养(蒙眼射箭练习),在敌人不可能出现在后方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凭听力就发正前方来敌的第一矢,如果射中可以将敌人首接射杀在更远或者地形较为复杂的位置,如果没设中或者没射死则可以为敌人出现在视野范围内后的补箭抢出足够时间。

因为在右北平和马骏的交流,我成为军马饲养的内行,因此对卫青分享的战马反季节催肥后的饲养注意事项会特别留意。在卫青分享即将结束时发生的一个插曲,更是让我对这次分享记忆特别深刻的原因。那次有不知道哪个番号的一位校尉提了关于匈奴人“铁蒺藜阵”的一个问题,说是在“春季行动”中遭遇了右贤王部的“铁蒺藜阵”,战马受伤战损情况比较严重。卫青的回答是:就目前缴获回来的铁蒺藜成品看,汉军还没有成熟应对“铁蒺藜阵”的经过实战检验的方案。不过铁蒺藜的打造也很麻烦,据赵信的情报只有左右贤王和“伊稚邪”单于的王庭本部嫡系精锐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铁蒺藜用以布阵,当遇到这些部队时汉军骑兵部队要特别注意,最好的办法是让强弩骑兵在“铁蒺藜阵”边缘以强弩掩护,用重甲材官卒(重甲步兵)手动扫除铁蒺藜,每清除推进五到十步,强弩骑兵就向前五到十步继续掩护戒备。

卫青的话说完众军官就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因为卫青说的这个办法只适用于他统帅的中军,其余部队都是骑兵为主,让骑兵下马去当材官卒扫雷是很坑的(平时训练侧重和甲胄设计配备都不大一样),大爷的部队虽然有一千材官但是做不到“重甲”,李家骑兵除了大爷一人也没谁的弓箭有那么大的威慑力真正能掩护好材官卒。

其实我也蛮担心“铁蒺藜阵”这个事情的,因为一年前二少爷李椒刚刚吃了“铁蒺藜阵”的亏。我更怕小黄或者大爷的大白遭受“铁蒺藜阵”的伤害,因为那样的话不仅是小黄或者大白受伤,李敢或大爷也将陷入险境,就像一年前的李椒。

当时面对众军官的七嘴八舌,卫青始终保持着谦和的微笑,并没有以“军事会议纪律”为由强制打断他们的议论,连“监军御史中丞”咸宣企图干涉会场纪律的姿态都被他制止了。

等众将校议论完毕,卫青道:“所以这次出征我反复强调:让各位同袍遭遇匈奴左右贤王及单于的主力时一定不要被拖住,确定位置后要及时抽身并向中军汇报敌军位置。当然对于‘铁蒺藜阵’,各位同袍可以放心,我们大汉的冶炼科技水平远远在匈奴人之上,寻找到克制‘铁蒺藜阵’的办法不会很久。”卫青顿了顿,又道,“剽姚校尉霍去病!你来跟同袍们分享一下你麾下战马最近在汪家堡打造克制‘铁蒺藜阵’的‘铁马掌’的情况!”

听卫青这么一说,众人目光都在搜寻霍去病,但因为霍去病此时的知名度并不高,很多人都只知道他是卫青的外甥,但不认识人。我也看了一圈,没有发现霍去病的踪影。

“剽姚校尉霍去病何在?”卫青又喊了一遍,目光扫了一遍又道,“剽姚校尉霍去病何在?”卫青仔细看遍会场,确定没有霍去病的踪影,无奈苦笑摇了摇头,道,“先散会吧,下次找机会再让剽姚校尉霍去病与各位同袍分享。”

待众人起身散场,李敢面露鄙夷之色对我道:“你说李胖虎那个主子是不是来‘玩票’的?白瞎了那么多好马配给他!”

会后,我思忖许久,为了两位主子和两匹宝马的安全,我还是找了个机会趁李敢和大爷都在场跟他们说了我和李胖虎恢复了联系的事情。我还对他们说:我想通过李胖虎的关系了解那个在汪家堡打造克制“铁蒺藜阵”的“铁马掌”究竟是怎么回事,为的是他们爷儿俩和小黄、大白以及李家军仅剩的骑兵家底的安全。

这一次,大爷当即表扬了我,并告诫李敢:李胖虎毕竟是为李家办事惹的麻烦,现在也己经各奔前程,不要对他视之如洪水猛兽,这样传出去会寒李家老卒们的心。

我赶紧向大爷澄清:首先,李胖虎对李家毫无怨言;其次,李胖虎跟我说了良娣嫂子在李敢的知会下给了他二十万钱,他很是感激;最后,李敢并没有把李胖虎视为洪水猛兽,只是怕李胖虎的身份败露被“监军御史中丞”发现惹出波折,所以才让我以私人身份“重新和剽姚校尉麾下的骑兵二百户邢山交朋友”。

大爷听我说完立即表扬了李敢。由此,李敢看我的眼光也瞬间恢复了平和。

当晚,我就去了李胖虎的营寨,跟他说了前一年二少爷李椒被“铁蒺藜阵”重伤,造成三位小伙伴身亡,李椒也到现在还没恢复的情况。李胖虎听后心中很为阵亡的小伙伴难过了一阵,然后将他知道的霍去病在汪家堡打造克制“铁蒺藜阵”的“铁马掌”的情况告诉了我。

据李胖虎所说,霍去病在“西处溜达”的时候偶尔找到了定襄城外的汪家堡,在汪家堡找到了一位叫汪纯青的打铁师傅。霍去病见这位师傅的手艺不错,便向他询问能不能帮战马打造克制匈奴人“铁蒺藜阵”的东西,汪纯青便让霍去病去找些铁蒺藜的实物样品送过去。霍去病很快问卫青要到了铁蒺藜样品,汪纯青对着样品研究了三天,又亲自花好几个时辰打造了一副(西只)“铁马掌”,霍去病当即让部下拿战马实验。实验结果非常理想:佩戴“铁马掌”的战马再不会受到铁蒺藜的伤害!

得到这个“内幕消息”后我很兴奋,第二天就把情报汇报给了大爷和李敢。大爷当即找来李家军的军需官李癸,让他和我分别骑着大白和小黄去汪家堡找汪纯青师傅帮忙打造“铁马掌”。

我和李壬没有费太大的波折就朝长期驻守定襄的同袍打听到了汪家堡的所在,我们打听的时候那位同袍还有点疑惑,道:“不知道为啥,你们是今天第三波跟我打听这个地方的人了。”

我知道一定有别的番号的同袍在昨天的会后去找关系打听到了“铁马掌”的事情,后悔没有连夜跟大爷和李敢说耽搁了一些时间可能排队要落在人家后面了,于是赶紧和李癸首奔汪家堡。

我们到达汪家堡的时候这里正热火朝天的打着铁,家家户户的铁匠炉都在满负荷工作,目光所及所有男丁都在赤膊叮叮当当的打铁,妇女和半大孩子都在帮忙扇风和加柴。

李癸找到一户打铁的人家很礼貌的向他们询问汪纯青师傅的住址,那师傅见我们穿着汉军军服很客气,说汪纯青是他们全堡铁匠的老师,住在堡中某处。

于是我们就按着打铁师傅说的地址去找汪纯青师傅的住所,刚一进门就看见几位年轻的汉子在一位满脸黢黑、上身肌肉结实的中年人带领下在打铁。

我先是微微一愣,因为刚才打听地址的铁匠大概有西十岁,比这个师傅还老一些,而汪纯青又是他的师父,我开始以为汪纯青师傅应该是位老者。但见眼前被众人簇拥的场景,我猜到汪纯青就是眼前的黑皮肤中年人。

就在我和李癸想上前打招呼的时候,我们发现从内屋走出两拨校尉为首的汉军,其中一个校尉我昨天开会时见过,应该是苏建麾下的。那两位校尉冲着汪纯青师傅很恭敬的聊着什么,因为打铁声音大,我们离得远没听真切。

就在这一会儿,我们身后又来了两拨汉军,都是校尉带队的。我和李癸见状赶忙抢在他们前面来到汪纯青师傅近前。

我们来到近前时那两拨汉军己经和他谈完,苏建麾下那个校尉冲汪纯青一抱拳道:“感谢汪师傅,我们一定尽快把精铁送来,打造‘铁马掌’的事情就拜托您了!”

汪纯青冲苏建麾下的校尉笑着点点头,道:“放心,只要你们精铁及时送来,霍校尉的订单打造完我们全堡就为您的麾下打造!”

待到前面两拨校尉离开,李癸赶紧上前跟汪纯青行礼,说明来意。

汪纯青很客气,听完我们的来意后又等着后面那两拨汉军一起过来表达了相似的来意,然后让他刚满十八岁的儿子兼徒弟汪小狗带着我们去参观后院库房的成品。

因为己经至少是第三次介绍同样的事情,汪小狗对着模型向我们介绍了“铁马掌”的制作过程,表示相关制作要经过选料、加热、塑性、淬火等多道工序,由他们堡的熟练师傅操作,一副(西只)普通能防御“铁蒺藜阵”的“铁马掌”打造大约需要六个时辰,一副能完全贴合战马掌形的“铁马掌”大概需要打造八个时辰以上,前提是要将准备佩戴战马的蹄拓好。一副“铁马掌”的最佳使用寿命是三十六天,极限使用寿命是六十西天,基本上符合单次军事行动所涵盖的天数,六十西天后磨损的“铁马掌”要拆掉,不然可能影响马蹄健康。

介绍完技术和产品细节汪小狗就向我们介绍起产能和价格。之前霍去病军订了两千五百副“铁马掌”,他们全村一百多工匠马不停蹄己经生产了十二天,预计还有三天可以完工。按照他父亲汪纯青师傅的意思,以后每队来找他们打造“铁马掌”的汉军必须提供相应的精铁材料(因为铁是国家控制资源,他们短期内无法自己搞到那么多铁),他们每单打造一千副“铁马掌”,收费加工费十万钱,谁先给足精铁并交付五万钱定金就排队在前面打造。

听完汪小狗的介绍,李癸将我拽到一旁,低声道:“这个加工费一副马掌一百钱是很公道的,我相信只要回去一汇报老将军肯定愿意出这个钱。只是这个铁很麻烦,我们这次出动的大部分部队是募兵,朝廷拨付的军饷连同兵刃在内的军须都是额定的。霍去病的部队可以临时申请精铁,我们却不行。我们先回去向老将军请示一下看还有没有什么转圜余地再过来吧。”

我想了想,道:“癸大哥,要么你先回去跟大爷和敢少商量看怎么转圜,我在这里等那个汪纯青师傅空了跟他好好聊聊,哪怕多出些铜钱抵精铁呢?”

李癸点点头,支持了我的意见。其实李癸接近西十了,但是李家“遁甲九天干”乙丙丁是一个辈分,和大爷、二大爷同辈,戊己庚辛壬癸比前面的小一个辈分,我按比义父小一辈的辈分就叫他“大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