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惊雷之夜我的手雷让北元刺客怀疑人生(第1页)
镇北堡内,因“伤兵疗护所”的巨大成功而洋溢着的兴奋与感激之情,尚未完全平息。林奇的声望在边军中如日中天,几乎被奉若神明。然而,在这片狂热的背后,林奇本人却保持着异常的冷静,甚至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懂。自己在朱元璋和边军面前越是耀眼,就越是会成为某些暗处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北巡队伍离开金陵己有些时日,延禧宫的那位虽然被严密看管,但其多年经营,党羽未必不会在北方有所动作。更何况,北元鞑子也绝非蠢货,大明皇帝御驾亲临边塞,对他们而言,同样是千载难逢的刺杀时机。
两种威胁,可能交织在一起,形成更致命的杀局。
这种预感,在耿炳文私下向他透露,近日堡外夜不收的活动频率增加,并抓获了几名形迹可疑的“行商”(虽严刑拷打却未吐露有用信息)后,变得愈发强烈。
“陛下安危乃重中之重,堡内防务虽严,然百密终有一疏。”林奇找到耿炳文,神色凝重,“将军,需防狗急跳墙,尤其是……夜袭。”
耿炳文眉头紧锁,他久经沙场,自然也有同样的担忧:“林供奉所言极是。末将己加派双倍明暗哨,加固了堡墙防御。只是……若真有顶尖好手不惜性命潜入,终究防不胜防。”
林奇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或许,我们该给他们准备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随即向耿炳文要来了镇北堡内库存的所有火药、铁钉、铁砂、以及烧酒(提纯酒精用)。然后,他把自己关在了一个远离主要建筑、由锦衣卫严密看守的独立小院里,对外宣称是要“炼制一批特效金疮药”。
院内,林奇凭借“记忆宫殿”中关于黑火药最佳配比(硝酸钾、硫磺、木炭)、以及简易爆炸装置的制作知识,开始动手。他没有时间去搞什么复杂的触发装置,他的目标很简单——制作一批最原始但威力不容小觑的“手雷”(或称震天雷)。
他将火药仔细研磨、按最佳比例混合,掺入尖锐的铁钉铁砂以增加杀伤破片,然后用厚实的油纸和多层绸布紧紧包裹成拳头大小的球体,插入用烈酒提纯过的高浓度酒精浸泡过的麻绳作为引信,最后用蜡封密封防潮。
每一个步骤他都极其小心,反复检查。他知道这玩意儿的危险性,一个不慎,自己就得先报销了。同时,他也让铁匠打造了一批小型铁皮罐,尝试制作了几个装药量更大、威力更强的“铁壳雷”。
短短两三日,一批粗糙却绝对致命的“林氏手雷”便悄然诞生了。
林奇将其中一部分交给了蒋瓛,并亲自演示了使用方法:用力投掷,或在预设地点拉绊索,点燃引信后需迅速躲避。蒋瓛看着那黑乎乎的药球在远处空地上炸开,腾起一团火光硝烟,将作为靶子的草人炸得千疮百孔时,这位冷酷的锦衣卫头子脸上也罕见地露出了惊骇之色。
“此物……大凶!”蒋瓛评价道,随即眼中闪过厉芒,“然,用于防守,甚好!”
他立刻挑选了一批绝对忠诚、胆大心细的锦衣卫好手,秘密分发下去,并布置在朱元璋下榻的院落外围、以及几处可能被潜入的阴暗角落,设下埋伏。
另一部分手雷,林奇则提供给了耿炳文,让其安排在堡墙关键地段,用于对付可能的攀爬突袭。
整个镇北堡,外松内紧,如同一只匍匐的巨兽,张开了布满尖刺的陷阱,静静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该来的,终究来了。
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乌云遮蔽了星月,北风呼啸,卷起砂石打得堡墙噼啪作响。正是夜袭的绝佳天气。
子时刚过,最黑暗的时刻。
几条如同鬼魅般的黑影,利用风声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避开了外围的明哨,如同壁虎般贴在冰冷的堡墙阴影下。他们动作矫健,配合默契,显然是一流的好手。其中两人利用飞爪悄然攀上堡墙,干掉了两个打着哈欠的暗哨,随即垂下绳索。
更多的黑影,约莫二十余人,顺着绳索迅速攀爬而上。他们身着夜行衣,手持淬毒的短弩和弯刀,眼神冰冷嗜杀,正是北元王庭精心培养的“苍狼死士”!他们的目标明确——镇北堡中心,那处守卫最森严的院落,大明皇帝朱元璋!
然而,他们刚刚在垛口后聚拢,准备扑向目标时,异变陡生!
脚下突然传来“嗤嗤”的燃烧声!不等他们反应过来——
轰!轰!轰!
几声并不算震耳欲聋但极其突然的爆炸,就在他们身边炸响!火光一闪而逝,巨大的气浪和无数高速飞溅的铁钉铁砂,如同死亡的风暴,瞬间席卷了这支精锐的死士小队!
“啊!”
“有埋伏!”
惨叫声和惊呼声瞬间被爆炸声和风声吞没!冲在最前面的西五人当场被炸得血肉模糊,倒地不起!更多人被破片击中,惨叫着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