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江宁试点起波澜 田亩之争暗潮生(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十天后,应天府送来了调阅的李家庄档案。结果令人震惊——档案库中,关于李家庄最关键年份的粮税存根和部分老地契,竟然“意外”受潮霉烂,无法辨认!

线索似乎断了。

“欺人太甚!”朱标得知消息,难得动了真怒。

林奇却似乎早有预料:“殿下息怒。他们越是这样,越是证明心里有鬼。档案没了,人还在。请殿下准我动用第二套方案。”

“先生请讲。”

“请旨,准许工作组询问李家庄及周边老佃户,尤其是那些租种李家田地超过三十年的老人,了解历年田地实耕面积和缴租情况。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朱标眼睛一亮:“不错!孤这便请旨!”

旨意很快批准。但询问佃户的过程,同样受阻。李家庄的佃户被严令禁止与官差交谈,甚至被威胁若乱说话便收回田地。

工作组陷入了僵局。

就在陈实一筹莫展之际,一天夜里,一个黑影悄悄摸进了驿馆,留下了一张叠好的纸条。

纸条上只有寥寥数字,却让陈实精神大振:“庄西头,独眼张老五,曾为李家量田二十年,五年前因目疾被辞。”

次日,陈实设法找到了独居的张老五。起初老人恐惧万分,紧闭其口。首到陈实表明身份,并承诺朝廷会保护如实作证之人,老人才哆哆嗦嗦地开口。

这一开口,便揭开了李家庄田亩隐匿的冰山一角。哪些田是后来侵占河滩的,哪些是暗中买卖未过户的,哪些田的实际面积远大于田契所载……老丈人心中记得一清二楚。

更重要的是,张老五还提到,李家在城里的“永昌粮行”,每年收租的账簿,或许才是真正的田亩底数。

突破口打开了!

陈实立刻将情况密报金陵。

林奇接到报告,立刻请见朱元璋。

“陛下,江宁试点遭遇systematic阻挠,地方档案损毁,人员受威胁。现己初步掌握李家庄涉嫌大量隐匿田产之线索,并疑与城中粮行账簿有关。臣请陛下旨意,准予工作组彻查‘永昌粮行’账目!”

朱元璋看着林奇,目光锐利:“可有把握?粮行背后,牵扯可能不小。”

林奇迎上皇帝的目光:“臣只需真相。无论牵扯到谁。”

“好!”朱元璋一拍桌案,“毛骧,你派人去,配合东宫的人,查账!谁敢阻拦,以抗旨论处!”

圣旨和锦衣卫的到来,像一把尖刀,瞬间刺破了江宁县的平静。

永昌粮行的东主,也是李家庄主李老太公的儿子,脸色惨白地被“请”到县衙。一箱箱账本被抬了出来。

在锦衣卫和算学学员的联合核查下,真相水落石出。粮行收租账簿所载的田亩总数,竟比官府鱼鳞册登记的多出近两千亩!且多年来,李家一首按隐匿后的田亩数缴纳赋税,偷漏税款惊人。

铁证如山!

周文远县令在公堂一侧,面无人色。

消息传回,朝野震动。

之前那些上书“为民请命”的耆老,那些散播谣言的生员,顿时鸦雀无声。

朱元璋震怒,下旨严办:李家家产罚没,主事者下狱。江宁县令周文远革职查办。所有阻挠清丈、提供伪证、散播谣言者,一律追究。

江宁试点,用最强硬的方式,撕开了一道口子。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李家的倒台,震慑了不少人,却也让更多的反对者变得更加警惕和仇恨。

清丈的队伍即将推向下一个目标,而那里的抵抗,只会更加隐蔽和凶猛。

陈实站在江宁县的城头,看着远处广阔的田野。他知道,脚下的胜利只是暂时的,更大的风浪,还在后面。他收起手中的钢尺,目光望向更远的地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