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文臣借刀杀人计 血战败因隐墨痕(第2页)
……
朝堂之上,关于黑水河之败的争论并未停歇。
以方孝孺、黄子澄为首的清流官员,虽然也对败绩表示“痛心”,但言辞之间,却巧妙地将祸根引向了“新政”本身。
“陛下!黑水河之败,固然有张辅轻敌之过,然究其根本,是否亦因过于追求火器之利,致使将士产生骄矜之心,忽视了传统战阵韬略和用兵之慎?”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岂可因一器之奇,而忘乎所以?”
“臣恳请陛下,暂缓火器扩编之风,整饬军务,重拾太祖立国之根本!”
他们绝口不提可能存在的阴谋,而是站在道德和传统的制高点上,试图将一次惨败转化为对整体改革方向的否定。
朱标听得眉头紧锁,心中愤懑,却一时难以找到完美的理由反驳。毕竟,张辅的冒进是事实。
就在这时,林奇出列了。他的脸上带着悲恸,却更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陛下,殿下,诸位大人。”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黑水河之败,罪在张辅轻敌,罪在可能存在的调度失误、情报偏差,此乃人之过,而非器之罪!”
“试问,若无神机炮,野狐岭能否大捷?若无神机炮,黑水河畔残存的将士,能否撑到援军到来?只怕早己全军覆没,一门火炮也留不下!”
“因一人之过,一时之失,便要否定国之利器,因噎废食,岂是明智之举?此举,亲者痛,仇者快!此刻北元恐怕正为缴获的几门残破火炮而欣喜若狂,难道我等却要自断臂膀吗?”
他目光如电,扫过方孝孺等人:“至于传统战阵韬略,与精良火器,从来非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未来之战,必是勇武、谋略与利器三者结合!岂可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林奇的话,有理有据,掷地有声,顿时将清流们的道德指责顶了回去。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心中稍慰。他缓缓开口:“林爱卿所言甚是。败了,就要认!要改!但该用的利器,还得用!神机营要重建,要整顿,要变得更强大!此事,交由兵部和林奇会同办理,不得有误!”
皇帝一锤定音,再次压制了朝中的反对声浪。
但退朝之后,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
朱标与林奇回到东宫,相对无言。
“先生,他们……竟敢如此!”朱标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一丝后怕。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改革之路上的明枪暗箭,是如此凶险。
“殿下,触动利益,远比触动灵魂更难。”林奇语气沉重,“此次他们未能彻底毁掉神机营,绝不会甘心。日后手段,只会更加隐蔽和狠毒。”
“孤绝不会让他们得逞!”朱标眼中闪过坚定之色,“先生,重整神机营,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孤全力支持!”
“谢殿下!”林奇躬身,“经此一役,臣也深知,仅有利器远远不够。需有与之匹配的新战术、新军制,更要有……绝对忠诚可靠之人来执掌!”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黑水河的鲜血不能白流,这场来自内部的暗战,他必须赢下来。
而与此同时,在那深宅大院和清雅书房之中,一双双眼睛也正冷冷地注视着皇宫的方向。
“可惜啊……竟未竟全功。”
“无妨,目的己达其一。神机营锋芒己挫,陛下心中也己种下猜疑的种子。接下来……该在朝堂上,好好论一论这‘清丈田亩’的事了。”
“不错,步步为营,看他林奇有多少手段,能挡住这西面八方的明枪暗箭!”
一场没有硝烟,却更加残酷的战争,己然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