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思维导图(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关键道具:符合年代的服装,记录作案证据的工具,记录身份的工具。

韩伟在梳理出大纲后,便开始琢磨具体细节。

穿越时间定在1999年7月30日下午3点45,比安杰被拐的时间早一点,这样才有时间准备。

每次穿越落地点就在江城市城东区,离事发地叫一辆三轮车大约需要8分钟时间。

身份呢?不能太扎眼,市场里人多眼杂,扮成小商小贩最合适,既能观察情况,又不会引起怀疑。

想到这儿,韩伟立刻在网上搜劳保用品店,挑了一套最符合当年风格的衣服:浅绿色的迷彩裤,军绿色的背心,还有一双黑色的布鞋,都是那会儿小商贩常穿的样式。又买了个旧款的帆布挎包,能别在腰上,方便装东西。

接下来是关键的道具。要留下证据,录像机是最好的选择。他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一款1998年索尼(SONY)袖珍摄像机CCD-CR1,巴掌大小,八成新,卖家说还能正常用,带两张各可录30分钟的磁带。韩伟没犹豫,马上拍下来。

还要准备些钱,1999年10月才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回去的时间是7月,所以韩伟去了旧币市场换十几张百元的第西套人民币,和几张10元零币,靠家里的几个钢镚肯定不行——这些钱既能作为道具,又能购买控制人贩的道具,一举两得。

然后就是怎么获取人贩子的身份信息了。

韩伟点开浏览器,查起了当年的信息库情况。

指纹库是2012年才随身份证换证普及的,犯罪分子DNA库也得等到2006年才推广。

要是人贩子没活到那时候,或后来未被绳之以法,导致没留下记录,这些信息不就白搭了?他皱着眉,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心里琢磨着:最好能首接拿到人贩子的姓名、年龄、住址,或者有辨识度的特征,比如疤痕、缺陷之类的,这样在现实世界里找起来也有方向。

接下来的一周,韩伟除了上班,剩下的时间全扑在计划上。

因为韩伟小时候与安迪不是一个小学的,那个城东的市场也很少去,而且如今己经拆迁盖起了商场,为了让行动更具体,韩伟还进一步通过网络,及以写回忆录小说的借口,向初中曾在那个区域居住的同学核实了当年市场的情况,比如是否有小卖店、五金店,是否有公用电话亭,是投币还是插IC卡,市场里的格局等,甚至核实了市场的公共厕所在哪。

他用思维导图把每个步骤都列出来,他怕穿越时间再次减少,把罗盘可能只剩40分钟的时间线计划得井井有条,连可能发生的意外都想到了。

提前遇到人贩子怎么办?要是露出破绽了怎么办?要是摄像机无法录像怎么办?要是报警后警察没及时来怎么办?若是遇到人贩子团伙怎么办?每个意外后面都跟着两三个应对办法,密密麻麻的线条铺满了屏幕,他一点都不觉得烦,反而越想越清晰。

他还反复琢磨着行动和对话细节,比如遇到市场里的摊主该怎么搭话,遇到人贩怎么周旋,怎么才能不让摄像头录到自己的脸,报警怎么说,出警后怎么解释,怎么获取指纹和头发等信息等等。甚至对着镜子练起了对话,尽量让自己表现得自然、沉稳些,不露出破绽。

还有重要的一点,人贩子的指纹信息怎么获取,韩伟脑子飞速运转,不多时就有了主意,他翻出家里保留的1999年买的录音机磁带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接下来的一周,快递陆续送到了韩伟单位,包括摄像机和衣服。

韩伟利用午休时间,把衣服试了试,大小正合适,军绿色背心套在身上,还真有股当年的味。

他又把摄像机拿出来,装上磁带试了试,电池供电时长、画面和声音都没问题。

挎包里放上DV、磁带、录音机磁带盒、一千多元钱和几个钢镚——这是他想好的伪装,既能在市场里走动,又能合理地观察周围。

一切准备就绪,韩伟把这些东西全部装在了书包里,带回了家,计划在这个周末上午安迪带儿子上美术课时,再次执行穿越计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