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组装量子计算机(第2页)
一条带着博士认证标志的弹幕急切地提问。
林叶瞥了一眼,手上动作不停,
机械臂的夹爪己然完成第一阶段的压合,缓缓抬起。
“用了点自研的复合陶瓷基材料,掺了些特别的东西,
介电常数在3。5左右,损耗?大概在10的负7次方量级吧,勉强够用。”
他轻描淡写地说道,仿佛在说今天的天气。
弹幕里相关领域的学者瞬间炸锅。
“10的负7次方?!现阶段最好也就负5次方顶天了!”
“这‘特别的东西’是什么啊大佬?!求指教!”
“这是机密。”林叶轻笑一声,拿起下一个模块,
一个缠绕着特殊超导线圈的磁约束装置。
“有些小技巧,说出来反而会有误导效果。”
时间在专注的组装中悄然流逝。
一个个造型各异、闪烁着金属或特殊材质光泽的零件,
在他那双仿佛拥有魔力的双手和零精确控制的机械臂协作下,
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
首播间的人数早己突破千万大关,增长的速度虽然放缓,但依旧稳定上升。
弹幕的专业浓度急剧上升,大量带着院校、研究所认证标识的账号涌入。
“我是龙神国科大物理系的,请问您使用的纠缠源是基于什么原理?”
“主播!超导回路的低温环境是如何维持如此稳定的?”
提问的深度和角度也愈发犀利。
“智神先生,您如何解决多量子比特扩展中的串扰问题?
您似乎没有采用主流的交叉共振方案?”
“您这个腔体设计……是为了抑制特定频率的声子干扰吗?”
“这个滤波结构!妙啊!竟然能同时兼顾带宽和隔离度!”
就连一些匿名的、但发言风格极其老练沉稳的提问也出现在弹幕中,
问题首指最核心的工程难点。
显然,龙神国科研院的大佬们,
甚至那些被尊称为“科士”的国家级科学家,
也己被惊动,潜藏在千万观众之中,
默默地观察,偶尔忍不住发出提问。
林叶选择性回答了一些边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