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西出阳关 听说西域有异宝抢啊不是交流(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使团的组建迅速展开。这一次,准备更加充分。士兵们不仅装备了最好的符文兵器,还配备了适应沙漠环境的“清水符”、“清凉符”(微弱降温效果)以及大量的骆驼。随行的工匠带着简易的测量工具和样品收集箱。林昊则忙着整理可能用到的“奇物鉴定知识”(全靠系统临时抱佛脚)。

数月后,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满载货物的使团队伍,在咸阳百姓好奇的目光中,浩浩荡荡地西出阳关,踏上了茫茫戈壁。

一出关,环境的严酷就给了使团一个下马威。无边无际的戈壁滩,烈日灼人,风沙漫天。虽然有“清水符”保障饮水,但枯燥的行程和恶劣的气候依旧折磨着每个人的神经。

偶尔会遇到小股马贼或匈奴残部,但在秦军精锐和符文弩箭的打击下,这些骚扰很快就被粉碎,反而成了使团练习沙漠作战和收缴战利品(主要是马匹)的机会。

历经艰苦跋涉,使团终于抵达了第一个西域小国——楼兰。

楼兰人对于这支突然出现的、庞大而威严的东方队伍感到极度震惊和恐惧。当他们看到阳光下闪烁着符文的秦军铠甲和兵器,看到那些他们从未见过的精美丝绸和瓷器时,震惊变成了敬畏。

蒙毅展现出出色的外交手腕,恩威并施,很快让楼兰王臣服,表示愿意臣服大秦,并为使团提供向导和补给。

林昊则忙着在楼兰的市集里转悠,用带来的茶叶和瓷器换回了一些本地的特产:奇怪的香料、色彩斑斓的宝石(品质一般)、以及…几块样本“黑水”(粘稠的原油)和几件粗糙的“琉璃器”(颜色浑浊,有气泡)。

经过初步“鉴定”(系统扫描),林昊确认那“黑水”确实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油料,比现有的动物油、植物油猛烈得多!而那“琉璃”,虽然粗糙,但其透明特性确实独特,制造工艺远逊于系统技术,但有改进空间。

“好东西!”林昊兴奋地向蒙毅汇报,“此‘黑水’或可炼制更猛之火油,于军于民,大有用途!‘琉璃’若能改良,其用无穷!”

蒙毅闻言,也更加重视。使团在楼兰休整数日,补充物资,并留下几名官员和少量军队,建立第一个西域据点“楼兰驿”,然后继续西行。

接下来的旅程,他们陆续到访了车师、龟兹、于阗等较大的城邦国家。过程大同小异:初始的警惕和冲突(小规模),followedby秦军展示肌肉(符文武器威慑),然后是蒙毅的外交谈判和林昊的“宝物”鉴定与交易。

在于阗,他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炼金术”的产物——一种明显不同于青铜和铁的合金武器,硬度更高,韧性更好!林昊通过系统分析,发现其含有镍、铬等元素,应该是某种陨铁或特殊矿藏锻造而成,并非真正的“点石成金”,但其锻造技术确实有独到之处!

林昊用带来的精钢符文武器(性能更优)作为对比和礼物,成功换取了少量这种合金的样本和几名(半强迫)的当地工匠。

在龟兹,他们欣赏到了更加精美的琉璃制品,虽然依旧有杂质,但颜色更多样。林昊再次用瓷器和技术交换,获取了制作工艺的初步信息。

使团的收获越来越丰富,名声也很快传遍了西域。越来越多的西域国家派来使者,有的表示臣服,有的请求贸易,有的则怀着戒心暗中观察。

然而,冲突也随之而来。

当使团试图继续向西,进入大宛地界时,遇到了强烈的阻力。大宛国力较强,盛产良马(汗血宝马),对东方来的庞大使团充满了警惕和敌意。他们拒绝了使团入境的要求,并陈兵边境。

蒙毅试图谈判,但大宛态度强硬。冲突一触即发。

林昊看着对方军阵中那些膘肥体壮、神骏异常的“天马”,眼睛都首了。这要是能引进到大秦…

“蒙大人,”林昊低声道,“此国良马,乃国之重器,恐非谈判所能得。然其国似有内乱(探子回报),或可…伺机而动?”

蒙毅眼神闪烁,看着对方严阵以待的军队,又看了看自己身后经过沙漠磨练、装备精良的三千精锐,缓缓点了点头。

“扬我大秦天威的时候,到了。”

一场因为“交流”不畅而引发的局部冲突,即将在西域的土地上爆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