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商队与情报(第1页)
穿越陇西崎岖的山地,使团终于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边陲之地。地势逐渐变得开阔,但绿色却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望不到边的黄土塬、戈壁滩和远处连绵的秃山。风变得粗粝干燥,卷着沙尘,刮在脸上生疼。昼夜温差极大,白日里烈日灼人,夜晚却寒气刺骨。
沿途的驿站越来越稀疏简陋,补给变得困难。队伍里的博士和文吏们早己没了吟诗作赋的闲情逸致,一个个被颠簸的马车和恶劣的环境折磨得面无人色,只能用厚厚的布巾裹住头脸,蜷缩在车里唉声叹气。就连那些精锐的郎卫和士卒,脸上也多了几分风霜和疲惫,眼神却更加警惕,如同绷紧的弓弦,时刻提防着可能从任何方向出现的威胁。
黑羽派出的斥候带回来的消息越来越令人不安。小股骑手的窥探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频繁,甚至发现了大规模马蹄印和宿营的痕迹,显然有不止一股势力在暗中关注着他们这支庞大的队伍。
“大人,根据足迹和遗落的箭簇判断,除了小股的羌人盗马贼和匈奴游骑,似乎还有…月氏人的活动痕迹。”黑羽向林昊汇报时,脸色凝重。月氏是河西走廊曾经的霸主,虽被匈奴击败西迁,但其残部和影响力依然存在,且与匈奴关系复杂。
林昊的心也提了起来。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他再次庆幸自己出发前做了尽可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物资还是心理上的。
这天下午,使团沿着一条干涸的河床艰难前行,寻找着今晚的宿营地。突然,前方斥候飞马回报:“大人!校尉!前方发现一支大型商队!约有两百人,骆驼近百峰,看装束…像是月氏人!”
商队?月氏人?
林昊和黑羽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警惕和一丝…机会。
“全军戒备!缓速前进!”黑羽立刻下令,三百郎卫迅速展开战斗队形,弩手上前,将车队和文官护在中间。
队伍又前行了数里,果然看到前方远处出现了一支庞大的驼队。上百峰骆驼驮着高高的货物,周围簇拥着骑马的护卫和步行的人员,风尘仆仆,显然也是长途跋涉而来。对方的护卫也发现了秦军使团,明显紧张起来,驼队停止前进,护卫们纷纷取下弓箭,刀出鞘,摆出了防御姿态。
双方在荒凉的戈壁上遥遥对峙,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
“大人,怎么办?”黑羽低声问道,“是绕开,还是…”他的手按在了剑柄上。月氏人与秦朝关系微妙,既有贸易往来,也曾兵戎相见。
林昊眯着眼仔细观察着那支商队。对方的护卫虽然精悍,但看起来更像是为了保护货物,而非军队。而且商队中似乎还有不少老人和妇女儿童,这不太像是伪装。
“先不要动武。”林昊沉吟道,“派人上前喊话,表明我们是大秦皇帝派往西方的使团,并无恶意,询问他们的身份和去向。或许…能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些情报。”
黑羽点点头,派了一名通晓胡语(匈奴、月氏语相近)的斥候,举着代表和平的节杖(一根绑着白色牦牛尾的长杆),单人独骑向商队奔去。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那名斥候越来越接近商队。
对方商队中也驰出一名骑士,与秦军斥候交谈起来。片刻之后,斥候返回,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大人!校尉!问清楚了!是月氏人的商队!他们从更西边的大夏国(巴克特里亚)归来,正要返回月氏王庭!领队的是个老商人,名叫阿努什。”
大夏国?林昊心中一动,那是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留下的希腊化国家,位于更遥远的西方。
“他们可愿意交易?或者提供一些西方的消息?”林昊问道。
斥候回道:“那老商人似乎有些意动,但很谨慎,提出想先见见我们的首领。”
林昊略一思索,对黑羽道:“我亲自去会会他。你带人在此警戒,若有异动,以弩箭掩护。”
黑羽眉头紧皱:“大人,此举太过冒险!”
“无妨,两国交兵还不斩来使,何况是商队。”林昊摆摆手,语气坚定,“我们需要情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深知信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完全陌生的地域。
他让斥候再次前去传话,约定双方首领在两军阵前的空地会面,各带不超过五名护卫。
很快,对方同意了。
林昊带着黑羽和另外三名最精锐的郎卫,策马来到约定的空地。对方也来了五个人,为首的是一位头戴绣花皮帽、身穿华丽波斯风格长袍、须发皆白但眼神精明的老者,正是商队首领阿努什。他身后跟着西名膀大腰圆、眼神凶悍的月氏武士。
双方在相距十步的地方停下,互相打量着,空气中弥漫着警惕和试探。
阿努什首先抚胸行礼,用带着浓重口音的、磕磕绊绊的匈奴语(双方都能听懂一些)说道:“尊贵的秦使首领,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他的目光在林昊年轻的脸庞和精致的官服上扫过,闪过一丝惊讶。
林昊拱手还礼,同样用生硬的匈奴语夹杂着手势回应(暗中己使用【匈奴语言精通】,但故意说得磕绊):“阿努什首领,我们奉大秦皇帝之命,前往西方探寻…嗯…友好邦交与贸易之路。听闻首领刚从大夏归来,见多识广,特想请教西方风物,并看看是否有可交易之物。”
他刻意模糊了“寻仙”的目的,强调“邦交”和“贸易”,这更容易让商人接受。
阿努什听到“贸易”二字,眼睛明显亮了一下,警惕之色稍减:“原来如此。大秦国富兵强,丝绸瓷器闻名遐迩,老夫早有耳闻。不知贵使团携带了哪些珍宝,欲换取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