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7章 燃烧的田纳西纳什维尔拉锯战(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六、南郊坦克战:“铁犁-4”对决M46“巴顿”

三天后,第5装甲集团军先头部队第11装甲师,抵达纳什维尔南郊的坎伯兰河南岸,与美军第1装甲师的M46“巴顿”坦克集群遭遇。一场规模罕见的坦克战,在开阔的河滩地带爆发。

上午十点,第11装甲师的“铁犁-4”坦克率先发起进攻,115mm穿甲弹呼啸着飞向美军坦克。美军M46“巴顿”坦克立刻反击,105mm穿甲弹也朝着联盟军坦克袭来。“轰隆!”一辆“铁犁-4”坦克的侧面被击中,履带断裂,无法动弹;与此同时,一辆M46“巴顿”坦克的正面被“铁犁-4”的穿甲弹击穿,车身燃起大火,乘员被迫跳车逃跑。

双方坦克在开阔地带展开拉锯,“铁犁-4”凭借灵活的机动性,不断绕到美军坦克侧面发起攻击;M46“巴顿”则依托河岸地形,利用射程优势,在远距离狙击联盟军坦克。激战至中午,联盟军损失“铁犁-4”坦克32辆,美军损失M46“巴顿”坦克28辆,双方伤亡相当,联盟军未能突破美军第一道防线。

“不能再正面硬拼了!”第11装甲师师长看着战报,眉头紧锁,“美军依托河岸地形,我们的机动性发挥不出来,必须调整战术。”随后,他下令部队后撤5公里,与美军形成对峙,同时向集团军司令周凯中将请求支援。

七、渡河血战:坎伯兰河的桥头堡争夺

正面强攻不利,周凯中将决定改变战术:让第11、12装甲师在正面牵制美军,第25机械化步兵师在东南方向的坎伯兰河渡口强渡,迂回美军侧翼,建立桥头堡后,再发起总攻。

强渡行动在当天深夜展开。第25机械化步兵师的士兵们,乘坐冲锋舟,在大功率抽水泵抽排河滩积水、烟幕弹掩护下,向河对岸发起冲锋。美军第101空降师的守军,早己在河岸构筑了工事,见联盟军发起渡河,立刻用重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火箭筒射击。

冲锋舟刚驶到河中央,就有3艘被美军的迫击炮击中,士兵们纷纷落入水中,湍急的河水将不少人冲走。“快,加快速度!”步兵连长王浩大喊,指挥冲锋舟避开炮火,向对岸靠近。凌晨一点,首批士兵登上河岸,立刻挖掘临时掩体,击退了美军的第一次反扑,建立了一个宽约200米的桥头堡。

美军西蒙中将得知联盟军渡河成功,立刻调集第1装甲师的1个坦克营和第101空降师的2个步兵营,发起反冲击。美军坦克的炮火不断轰击桥头堡,步兵则在坦克掩护下,向联盟军阵地冲锋。联盟军士兵顽强抵抗,用反坦克火箭筒摧毁美军坦克,用手榴弹击退美军步兵,双方在桥头堡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尸体堆满了河滩。

激战至凌晨西点,联盟军士兵伤亡超过1500人,桥头堡面积不断缩小,最终被美军夺回。第25机械化步兵师被迫撤回河对岸,渡河行动以失败告终,部队损失惨重。

八、空中绞杀:“烈风”改型对决P-80“流星”

随着地面战斗陷入僵持,制空权的争夺愈发激烈。美军总参谋部从俄亥俄州调派2个P-80“流星”喷气式战斗机中队(共36架),支援纳什维尔方向,试图夺取制空权,切断联盟军的空中支援。

第二天清晨,18架P-80“流星”战机突袭联盟军的查塔努加临时机场,试图摧毁停在地面的“烈风”改型战机。联盟空军早有防备,12架“烈风”改型战机立刻升空拦截。P-80“流星”凭借喷气式发动机的优势,速度远超“烈风”改型,很快就逼近机场。

“快,拉升高度,利用机动性规避!”飞行员陈阳大喊,驾驶“烈风”改型战机快速拉升,避开了P-80的机炮射击。随后,他调整战机姿态,绕到P-80的后方,锁定目标后,发射空空导弹。“轰隆!”一架P-80战机被击中,冒着黑烟坠落。

美军战机见状,立刻分散队形,与联盟军战机展开缠斗。P-80速度快,但机动性较差;“烈风”改型速度稍慢,但转弯、爬升更灵活。双方战机在纳什维尔上空盘旋、追逐、射击,空中爆炸声此起彼伏。至中午,联盟军击落美军P-80战机12架,自身损失“烈风”改型战机8架,未能完全掌握制空权,对地支援也受到美军战机的限制。

九、消耗拉锯:城郊阵地的残酷对峙

渡河失败、制空权争夺未果,纳什维尔战役陷入僵持。第5装甲集团军虽然拥有“猛犸”重型坦克,但美军的纵深防御体系完善,且不断有援军抵达(美军总参谋部又从印第安纳州调派1个步兵师增援),联盟军多次发起进攻,均未能突破美军防线。

美军也不甘示弱,时不时发起小规模反击,试图将联盟军驱离。一天下午,美军第101空降师的1个空降营,乘坐运输机,在联盟军阵地后方空降,炸毁了联盟军的2门重炮和1个弹药补给点。联盟军立刻调集步兵部队,对空降的美军展开清剿,经过3小时的激战,才将美军空降营歼灭,但自身也伤亡了500余人。

双方围绕纳什维尔南郊的阵地,展开了残酷的消耗战。每天,联盟军的重炮都会对美军阵地进行轰炸,美军也会用迫击炮反击;双方的狙击手在阵地前沿的树林里潜伏,时不时射杀对方的士兵;夜间,小股部队的袭扰更是家常便饭,士兵们根本无法好好休息。

第11装甲师的士兵李建国,在阵地里坚守了7天,身上的作战服沾满了泥土和血迹,手里的步枪也磨得发亮。“每天都在死人,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他靠在战壕里,望着远处的纳什维尔市区,眼神里满是疲惫。但他知道,只要守住阵地,就有突破的希望。

十、战略调整:僵持后的双方博弈

纳什维尔战役僵持两周后,苏然在“联盟之心”召开战略会议,看着战报面色凝重。战报显示,联盟军共伤亡3。8万人,损失坦克210辆、战机45架;美军伤亡3。5万人,损失坦克180辆、战机32架。美军依托本土优势,援军和补给不断抵达,而联盟军的后续力量需要从亚拉巴马州输送,补给压力越来越大。

“短期内攻克纳什维尔,代价太大,不划算。”苏然手指敲了敲地图,“不如让第5装甲集团军转入防御,巩固田纳西州南部的占领区,修复交通线,建立补给基地;同时,将战略预备队调往肯塔基州,寻找新的突破口,牵制美军兵力。”

参谋团队一致同意苏然的决定,随后,第5装甲集团军接到命令,停止进攻,在纳什维尔南郊构筑防御工事,与美军形成对峙。

美军总参谋部也利用喘息之机,进一步加固纳什维尔防线——增修碉堡、补充地雷、加强防空力量,同时制定“解围计划”,准备调集兵力,打通与东南战区主力的联系。西蒙中将在防务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守住纳什维尔,等待时机,一举击溃联盟军!”

纳什维尔城郊的战火暂时平息,但空气中的紧张气息愈发浓厚。这座田纳西州的首府,成了双方博弈的焦点,一场决定美国中部命运的更大规模战役,正在悄然酝酿。

本章节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