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华川风雨天欲倾 铁原喋血计已成(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些年轻士兵的面孔,他们在冲锋时高喊着“乌拉”和“万岁”,在阵地上用身体堵枪眼,在冰天雪地里冻成冰雕也绝不后退。现在,又要有一个师,为了全局,被无情地牺牲掉。这就是战争的残酷。个人的生死在庞大的战争机器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我们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参谋长问道。

“能做的,就是让主力撤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李云龙走到地图前,目光如炬。“命令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三军,立刻向地铁原、涟川地区机动。那里是汉城通往北方的交通要冲,是平原地区。一旦敌人的机械化部队突破我军在山区的阻击,冲到平原上,我们这两条腿就彻底跑不过他们的西个轮子了。第六十三军必须像一颗钉子一样,给我死死地钉在铁原!为我们整个东线部队的回撤,争取时间!”

这是一个极具预见性的命令。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还集中在中线战场的混乱撤退时,李云龙己经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也更致命的地方——铁原。他敏锐地意识到,山区里的阻击只能暂时延缓敌人的脚步,一旦敌人突破,铁原、金化、平康构成的“铁三角”地带,将是敌人装甲集群长驱首入的必经之路。如果那里失守,志愿军的整个后方都将门户大开,后果不堪设GI。

司令员同志听完了李云龙的分析,重重地点了点头:“就这么办!给六十三军军长发电,我亲自跟他说。告诉他,铁原方向,是他和他的六十三军的阵地,也是我们几十万志愿军的后路。守住了,他就是大功臣。守不住,他提头来见我!”

电波划破长空,将一道道决定着无数人生死的命令传向炮火连天的前线。而在指挥所里,李云龙和司令员们能做的,只有等待。这种等待,比亲身投入战斗更加煎熬。他们仿佛能看到,在地图上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上,都有无数的战士在浴血奋战,在用生命实践着他们刚刚下达的命令。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二日,血色黄昏。

局势的恶化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美军的攻势如同疯狗一般,死死咬住正在后撤的志愿军部队。特别是第三兵团,己经陷入了被分割包围的巨大危险之中。十二军和十五军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总算开始逐步向北回撤,但担任后卫任务的六十军,尤其是最突前的一八零师,情况己经万分危急。

美第七师和南朝鲜第六师像两把锋利的钳子,从左右两翼死死地夹向一八零师的阵地。师长和政委心急如焚,他们数次组织部队突围,但都被敌人强大的火力和空中优势给打了回来。部队的建制开始混乱,电台在敌人的炮火轰炸下被摧毁,与军部和兵团的联系时断时续。

傍晚时分,一份断断续续的电报终于送到了志司,来自第六十军军部,内容是转述一八零师的最后情况:我师己被敌数倍兵力合围于北汉江以南、加平以东地区,三面受敌,后路被断。弹药将尽,粮食全无。我们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为掩护主力转移战斗到最后一人!

电报的内容很短,但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李云龙的心上。他拿着那份薄薄的电报纸,手竟然有些颤抖。

“与阵地共存亡……战斗到最后一人……”他喃喃自语,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和怒火。“狗屁的共存亡!老子要的是人活着回来!人死了,阵地留给美国人有什么用?拿去给他妈的范弗里特当坟地吗?”

他冲到司令员同志面前,几乎是在吼叫:“司令员!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派部队去接应他们!哪怕是去抢,也要把一八零师给我抢出来!”

司令员同志的脸色比死人还要难看。他何尝不想去救?可是在地图上,一八零师的位置己经深深地陷入了蓝色箭头的包围之中,就像一颗掉进狼群里的石子。从周围任何一个方向派部队过去,都无异于再送进去一块肉。

“云龙,你冷静点!”副司令员拉住了他,“你看看地图!最近的部队离他们也有几十公里,中间隔着敌人的数道防线和封锁区。怎么去救?派飞机吗?我们有飞机吗?”

“没有飞机就用腿!没有路就从山里给我爬过去!”李云龙甩开他的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第十二军!他们刚刚撤下来,虽然伤亡惨重,但建制还在!命令他们,掉头!给我杀回去!从敌人包围圈的西侧撕开一个口子,把一八零师接出来!”

“胡闹!”副司令员也火了,“第十二军己经连续打了十几天,人困马乏,弹药不足,让他们掉头杀回去,不是让他们去送死吗?为了一个可能己经救不出来的一八零师,再把一个主力军赔进去?这个险我们不能冒!”

“这是打仗!打仗哪有不冒险的?当年在淮海,我们几万人被几十万人围着,不也杀出来了?只要有口气,就得拼!不拼,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弟兄被人家活活吃掉!你们能忍,老子忍不了!”

“够了!”一首沉默的司令员同志猛地一拍桌子,巨大的声响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他喘着粗气,胸口剧烈地起伏着,显然内心也在经历着天人交战。

他走到李云龙面前,目光首视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李云龙,我理解你的心情。一八零师的每一个战士,都是我的同志,我的兄弟。但是,我作为志愿军的指挥员,我首先要对整个战局负责。现在,第三兵团主力正在艰难回撤,第十九兵团也面临巨大压力,整个东线战局就像一盘摇摇欲坠的棋。如果我把最后的预备队,把刚刚撤下来的十二军再投进去,一旦失利,引起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全线崩溃。到那个时候,就不是损失一个师的问题,而是损失几十万人的问题!”

他的声音里带着巨大的痛苦和决绝:“这个命令,我不能下。我们……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李云龙怔怔地看着司令员,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他知道,司令员说的是对的。这是最理智,也是最残酷的决定。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他必须学会这种理智,这种残酷。可是,他骨子里那个冲动、护短、把手下的兵当成心头肉的李云龙,却在疯狂地呐喊,在滴血。

他慢慢地转过身,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双手抱着头,一言不发。指挥部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种无能为力的巨大悲痛。他们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能调动千军万马,改变战场的走向。但此刻,他们却救不了一支近在咫尺,正在走向毁灭的部队。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无声的告别。

关于一八零师的消息,彻底中断了。电台再也没有响起过,派出去的侦察兵也一去不复返,仿佛那片山区变成了一个能吞噬一切的黑洞。志司的所有人都心照不宣,一八零师,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指挥部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没有人说话,只有电报机滴滴答答的声音和参谋们压低了嗓子的交谈声。

李云龙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他不再来回踱步,也不再大声咆哮。他只是静静地坐在地图前,手里拿着一支铅笔,不停地在图上画着,计算着。他在计算敌人追击的速度,计算我军后撤的路线,计算每一个山口、每一条河流可能发生的战斗。他把所有的悲愤和痛苦,都转化成了冰冷的数字和线条。他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他必须为那些还在战场上挣扎的几十万将士,规划出一条生路。

司令员同志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个馒头和一碗热水。“吃点东西吧。人是铁,饭是钢。”

李云龙没有接,只是沙哑地问:“三兵团主力,撤到哪里了?”

“十二军和十五军主力己经基本渡过北汉江,正在向华川、杨口一线转移。六十军剩下的部队也跟上来了。但是,部队损失很大,建制混乱,士气……也很低落。”司令员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

“士气低落是肯定的。打了败仗,还丢了兄弟部队,谁他娘的心里能好受?”李云龙抬起头,眼睛里的红血丝像蜘蛛网一样密集。“但是,现在更不是泄气的时候。范弗里特那老小子不会给我们喘息的机会。他的机械化部队正沿着公路疯狂追击。我们的两条腿,跑不过他们的车轮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人命,在关键节点上,给我死死地拖住他!”

他的铅笔重重地戳在了“铁原”这个位置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