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地下长城初具规模 谈判桌上风云再起(第2页)
李云龙沉默了片刻,他没有说什么空洞的安慰话。他握住那个小战士的手,那只手冰冷而消瘦。
“小兄弟,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也不知道这场仗什么时候能打完。”李云龙的声音低沉而真诚,“但是我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打。我们在国内,把蒋介石八百万军队都给收拾了,好不容易让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了。可美国人,不让我们安生!他们把战火烧到了我们家门口,炸我们东北的工厂和村庄。如果我们不在这里把他挡住,那战火,就要烧到我们自己家里去!烧到你家,烧到我家!”
他看着小战士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你这条腿,不是白丢的。你是在为你爹你娘,为你未来的媳D妇孩子,守国门!你守住了,他们才能在家里,安安心心地种地,过日子。你不是废人,你是英雄!等我们打赢了,回家乡去,你把胸脯挺起来,告诉所有人,你这条腿,是在朝鲜,为保家卫国丢的!谁敢说你是废人,老子第一个拧下他的脑袋!”
他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注入了小战士冰冷的心。小战士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李云龙又和医院的院长,一位戴着眼镜的老知识分子进行了长谈。院长向他诉苦,说山洞里阴暗潮湿,非常不利于伤口愈合,而且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和疾病。sanitationanddiseasepreventionwerehugechallenges。
离开医院,李云龙的心情异常沉重。他当即口述,让随行的参谋记录,起草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报告,首接发往志司司令部。
“……报告司令员,坑道工事,能防炮弹,但防不了病菌,防不了战士们的情绪低落。人不是土拨鼠,不能光让他活着,还得让他活得像个人样!我建议,立刻从后方调集三样东西,优先供给一线部队:第一,大量的石灰和消毒药品,必须保证坑道内部的清洁卫生;第二,大量的防潮布和厚棉被,不能让战士们睡在冰冷的石头上;第三,想尽一切办法,丰富坑队的文化生活!烟、酒可以暂时没有,但书、报纸、扑克牌、口琴这些东西,必须要有!我们不但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有旺盛的士气!否则,仗还没打,人就先垮了!”
在这份报告的最后,他加了一句:“我们挖坑道,是为了更好地打仗,不是为了把自己活埋了!”
这份充满着李云龙风格的报告,在志司高层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也让他们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这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二日,星期二。
在李云龙的前线指挥所里,一场关于敌人动向的研判会正在进行。作战地图前,李云龙正和几名参谋,以及负责情报工作的负责人,一起分析着最新的情报。
“根据我们的侦察和技术监听,”情报负责人指着地图上的几处标记说道,“最近一个星期,敌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己经基本停止。他们的飞机,主要是在进行空中侦察,尤其是对我们阵地的高清航拍。他们的地面部队,也一反常态,很少发动营级以上的进攻,而是将部队化整为零,以排、班为单位,频繁地对我们前沿进行小规模的袭扰和渗透。”
一名参谋分析道:“看来,铁原的阻击战确实把他们打怕了。范弗里特那个‘屠夫’,现在也不敢轻易发动猛攻了。他是在试探,想搞清楚我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没错。”李云龙接过了话头,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我们的阵地上,白天看起来静悄悄的,连个人影都看不到。美国人肯定纳闷,几十万中国军队,难道都蒸发了?所以,他们就派这些小股部队,像侦察兵一样,摸上来,想看看我们的虚实。他们想知道,我们的阵地到底有多深,我们的兵力部署在哪里,我们的火力点是怎么配置的。”
他冷笑一声:“这帮小子,鼻子比狗还灵。他们闻到味道了,知道我们正在搞大动作。他们越是想搞清楚,我们就越不能让他们搞清楚!”
“那您的意思是,我们加强戒备,把他们的渗透小队全部挡在阵地之外?”情报负责人问道。
“不!”李云龙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挡什么挡?那多没意思。人家大老远跑来‘做客’,我们哪能把客人拒之门外呢?得热情欢迎才对!”
他走到地图前,拿起红蓝铅笔,开始在双方阵地之间的“无人区”画起了各种符号。
“命令一线部队,改变过去的防御策略。不能死守阵地。要把我们的防御,变成一种‘弹性防御’,一种‘口袋防御’!”他点了点图上的一个区域,“比如这里,我们可以故意暴露一个看似薄弱的缺口,等他们的巡逻队钻进来。进来以后,我们部署在侧翼坑道里的火力点,突然开火,截断他们的退路。然后,我们的反击分队,再从预设的坑道里冲出来,来一个‘关门打狗’!”
“我们的目的,不是消灭多少敌人,也不是占领哪块阵地。”李云龙加重了语气,“我们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抓活的!抓几个‘舌头’回来,审一审,搞清楚他们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第二,缴获他们的装备!美国人的冲锋枪、卡宾枪、无线电台,可都是好东西,咱们自己造不出来,那就让他们给我们送上门来!”
“我把这个战术,叫做‘坑道伏击战’!”李云龙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命令各部队,立刻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就叫‘坑道猎杀队’。挑选最勇敢,最有经验的战士参加。依托我们日趋完善的坑道体系,把这片无人区,变成美国人的屠宰场!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阵地,不是那么好摸的!”
这道命令,为志愿军的“积极防御”战略,注入了全新的,极具攻击性的内涵。一场看不见的,以“猎杀”和“反猎杀”为主题的战斗,即将在三八线这条漫长的战线上,悄然展开。
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三日,星期三。
平静的湖面下,暗流正在涌动。不仅仅是在军事上,在看不见的政治和外交战场上,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这天下午,一份由志司最高层首接签发的特急加密电报,送到了李云龙等少数高级指挥员的手中。电报的内容很短,但信息量巨大。电报通报了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最近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呼吁朝鲜战争的交战双方,应该立刻停火,并将军队撤离三八线,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电报的最后指示,要求各部队,在坚持“以军事斗争巩固阵地”的同时,也要做好“以打促谈”的思想准备。
这份电报,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指挥部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要谈判了?这么说,仗就要打完了?”一个年轻的参谋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他己经快两年没有见过家人了,做梦都想回家。
“我看悬。美国人会那么容易就认输?”另一位年长一些的师级干部则表示怀疑,“这肯定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想在谈判桌上拖延时间,好让他们喘口气,准备下一次更大规模的进攻!”
指挥部里议论纷纷,乐观和怀疑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让每个人的心情都变得异常复杂。
李云龙看完了电报,一言不发,他默默地走到窗前,点上了一支烟,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他看着窗外那连绵的群山,思绪万千。
“都他娘的别在这儿做白日梦了!”他猛地转过身,将烟头狠狠地摁灭在烟灰缸里,声音如同炸雷,让整个指挥部瞬间安静了下来。
“谈判?跟美国人谈判?”他冷笑一声,环视着众人,“你们是不是书读多了,把脑子读傻了?美国人是什么?是生意人!是强盗!你见过哪个强盗,在能抢到东西的时候,会坐下来跟你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他走到地图前,用手指重重地敲击着三八线。“他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谈判?不是因为他们发了善心,也不是因为他们爱好和平!而是因为,在铁原,在上甘岭,在长津湖,他们被我们打痛了!是因为我们现在脚下的这座正在成型的地下长城,让他们看到了,靠武力,他们征服不了我们!所以,他们才想换个法子,在谈判桌上,把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给捞回去!”
他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那些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