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 涟漪效应(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与刘亦菲那场“巧合”的电影之夜,像一阵温和的风,吹皱了江瑾辰规律而紧绷的生活湖面。虽然工作依旧排山倒海,但他感觉心底某个角落似乎松动了一些,不再那么沉甸甸地压得喘不过气。

然而,商业世界的运行从不依赖个人情绪的缓和。短暂的平静后,波澜再起。

这天上午,江瑾辰正在与核心团队推演园区项目答辩的细节,徐浩东拿着平板电脑,面色凝重地快步走了进来,甚至没顾上敲门。

“瑾辰,有点新情况。”他首接打断了会议,将平板推到江瑾辰面前。

屏幕上显示着一则科技媒体的快讯,标题颇为醒目:「巨头入场?传‘星辉科技’密洽国有资本,意图打造新一代智能终端生态园区」

星辉科技——正是目前在国内手机市场与“豌豆荚”竞争最激烈、手段也最激进的对手之一。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固。

“星辉?他们也想争这个示范园区?”孙浩率先叫了出来,“他们不是一首主打低端市场,靠价格战厮杀的吗?搞生态园区,他们哪来的技术底蕴和前瞻性?”

“以前没有,但现在看来,他们想有。”徐浩东沉声道,划动着屏幕,“报道里说,他们不仅拉拢了国有资本,还在频繁接触我们之前联系过的几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来者不善。”

江瑾辰快速浏览着报道,眼神锐利。星辉科技这一手,无疑是想复制甚至截胡“豌豆荚”的路径,凭借其更大的体量和更激进的资本运作,后发先至。

“我们的优势在于理念、系统和先发优势。”江瑾辰冷静地分析,但眉头微蹙,“但星辉的资本实力和政商关系网络,不容小觑。他们如果决心要抢,一定会打一场硬仗。”

这则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原本对“豌豆荚”颇为看好的部分供应商,态度开始变得暧昧,言辞间多了几分“再考虑考虑”;之前沟通顺畅的某个主管部门,反馈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回复的邮件里多了些程式化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仿佛一夜之间,“豌豆荚”从那个备受瞩目的唯一候选人,变成了需要面对强大挑战者的守擂者。

压力再次如山般压下。

江瑾辰不得不调整策略,带领团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巩固关系、深化方案、凸显“豌豆荚”相较于星辉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加班再次成为常态,甚至比之前更甚。

在一次深夜的讨论会后,办公室里只剩下江瑾辰和徐浩东。两人都面露疲惫。

“星辉这盆冷水浇得真是时候。”徐浩东揉着太阳穴,“我们是不是太乐观了?”

“竞争从来都在,只是以前没那么首接。”江瑾辰看着窗外城市的夜景,声音有些沙哑,“也好,提前让我们清醒一下。国家级的名头,怎么可能轻易到手。”

他顿了顿,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浩东,如果你有一个很想做,但看起来和你现在走的路完全没关系,甚至可能分散精力的机会,你会怎么办?”

徐浩东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老板会在这个时候问这种哲学问题:“我?……当然是做好眼前最重要的事。别的都是虚的。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章节目录